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近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四川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未来五年四川城市更新的方向和重点。《征求意见稿》围绕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城中村和老旧街区厂区更新改造、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等8大重点任务,给出了老旧街区活力再现、历史片区传承复兴等6个实施路径。

其中提到,2027年底,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应改尽改,因地制宜逐步改造2001年至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形成一批老旧小区改造版的“川居好房”。此次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5月9日至2025年5月18日。

《征求意见稿》还设立了阶段性目标:2025年全省启动约600个城市更新重点片区,实施约3800个城市更新项目;到2027年底,建成50个省级城市更新重点片区样板,支持各地以更新重点片区为载体整合资源、集成项目;到2030年,城市更新工作机制、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基本形成。

8项重点任务:

囊括街区、基础设施、生态修复等

《征求意见稿》提到了8项重点任务,不仅包括了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还提到了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传承等内容,涉及四川人民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老旧小区、街区厂区更新改造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四川将以供排水、供电、燃气、通信、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更新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为重点,大力整治小区安全隐患。加快推动既有住宅增设、更新电梯。2027年底,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应改尽改,因地制宜逐步改造2001年至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形成一批老旧小区改造版的“川居好房”。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要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厂区改造,探索“握手楼”片区整治,加大政策整合创新力度。盘活城市工业遗产、闲置低效厂区厂房,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厂房建筑,提升公共环境,植入新型业态。2027年底,培育50条以上具有新业态、新场景代表性的老旧街区,培育10个以上具有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文化引领的老旧厂区。

在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方面,《征求意见稿》也给出了对应的任务目标。如四川将加强低效楼宇、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改造利用,推动功能转型和混合利用。同时,持续推进老旧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开展污水管网精细化治理,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垃圾分类、照明设施更新改造,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规范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2027年底,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达70%以上,城市安全生命线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城市生态系统修复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征求意见稿》计划到2027年底,全省新增和改造口袋公园、社区公园500个以上,新建城市绿道1000公里以上,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3%。同时,2027年底,完成10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除此之外,《征求意见稿》还将完整社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囊括在内,提出要持续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排查设施配套、环境建设、服务治理等问题,补齐养老、托育、健身、停车、充电、菜市场等设施短板。

6条实施路径:

历史传承复兴与街区活力再现

如何让四川城市焕发新活力?《征求意见稿》从不同角度给出了6条实施路径。

在老旧住区宜居改造方面,通过政府统筹、居民共治和市场运作,以完整社区理念统筹实施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房等老旧住区宜居改造。以房屋安全隐患治理为重点,同步实施设施补短、服务完善和环境提升等项目。

在历史片区传承复兴。通过政府主导、专家支撑、国企示范和公众参与,开展历史片区保护修缮、肌理梳理、腾退收储和活化利用,推动历史遗存保护、基础设施完善、业态功能升级,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区域整体复兴。

在老旧街区活力再现方面,通过政府统筹、市场运作、社会协同,以“O+EPC”模式统筹使用片区资源。引入专业运营方,联动商家和居民共同组建自治联盟,统一街区的管理、运营、品牌、服务及物业,实现项目可持续运维,激发街区活力。

在综合片区多维焕新方面,建立群众意愿长效收集机制,结合多方面需求,采用调结构、疏交通、优产业、激活力等多类路径,实现片区“单一功能”向“复合业态”转变,实现“大片区激活功能、小地块缝合民生”的双重目标,形成“更新—惠民—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老旧厂区提质增效与特色片区地标重塑。同时,对土地政策、产权保障、财政政策、审批管理等支持政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