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阿根廷新总统米莱又一次把世界舆论的注意力狠狠地吸引了过去。5月14日,他悍然签署了一项移民限制行政令,剑指外国人,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超其本国国界。这项法令不仅让人回想起当年特朗普那一纸“穆斯林禁令”,更象征着一个曾以“移民国家”为骄傲的南美大国,正转身走向排外保守主义的漩涡之中。



让人惊讶的不只是法令本身的内容,而是米莱政府毫不掩饰的政治算计和意识形态自白。他的发言人曼努埃尔·阿多尔尼干脆抄起特朗普的口号:“让阿根廷再次伟大”。这不仅是一种对特朗普路线的公开致敬,更是对自由主义、包容性与多元文化共存价值的直接挑衅。曾几何时,阿根廷是拉美地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如今,这个曾拥抱移民的国家,正在逐步筑起一道看不见的墙。

这项法令的内容极具杀伤力:移民若想获得公民身份,必须连续居住两年以上,或在阿根廷进行“大量金融投资”;若想获得永久居留,还必须出示稳定收入、良好经济能力,并且在原籍国无犯罪记录。更令人震惊的是,该法令将“驱逐标准”大幅下调,甚至连轻罪都可能成为遣返理由,而司法程序也被勒令“加快处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便是一个在餐馆打工的小商贩,如果被控轻微盗窃、醉酒驾驶或证件瑕疵,理论上都可能被“踢出国门”;意味着对贫穷移民的门槛正在迅速提高,而“投资型移民”,也就是资本富人,将被当作国家欢迎的“真正客人”;意味着司法权正在沦为行政机构服务的工具,为政治目标铺路;更意味着,“移民”二字,在米莱政府的嘴里,从“建国之本”转变为“国家祸根”。



这种转变不仅是制度性的,更是政治性的。米莱正在把“反移民”变成其国内政治表演的一部分,用来安抚那些因经济恶化、货币贬值、社会治安问题而陷入愤怒的选民。最廉价的方式就是找一个“替罪羊”。如今,“外国人”成为那个最好操控、最容易煽动、最无组织反抗的群体。

然而真实的数据却无情地戳破了米莱的说辞。据2022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阿根廷全国4600万人口中,外国居民仅占193万,为历史最低水平,占比仅为4%左右。更何况,在这个比例中,有大量是来自邻近国家的合法劳工,他们在建筑、农业、服务业等基础行业撑起了社会运转。可以说,所谓“移民泛滥”“国家被滥用”完全是编造的幻象,是为了制造恐惧情绪而故意夸大的伪命题。

米莱政府的这一套做法,与其在外交上的亲美、经济上的极右改革、社会政策上的反动倾向,形成了惊人的一致性。从废除能源补贴到与华盛顿联盟,从激烈削减公共开支到今天的移民政策铁拳,米莱正在用一系列激进且冷酷的政策,快速重塑一个新型的“右翼阿根廷”。

但是,这真的是让“阿根廷再次伟大”吗?让一个移民国家背弃其开放包容的历史传统,撕裂社会阶层之间的联系,把本国人民困在对“外来者”的愤怒中,这是一种短视而危险的治理逻辑。这种政策的结局,往往不是国家复兴,而是社会撕裂、经济恶化与国际形象崩塌。



看看历史,阿根廷能够在20世纪初成为拉美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正是因为它曾广泛接纳欧洲、阿拉伯、犹太、东欧移民。布宜诺斯艾利斯能成为“南美巴黎”,靠的不是排外政策,而是文化融合、经济开放和社会宽容。而今天的米莱,却像是用高音喇叭喊出了时代的倒退号角。

讽刺的是,米莱用来复制的模板,特朗普自己正深陷法律泥潭,而美国的反移民政策也正在遭受国内外多方抵制。复制一套失败的剧本,从来不是政治智慧,而是政治赌博。米莱也许以为可以靠煽动民粹打赢更多选票,但他终将发现,把国家建成“富人优先的孤岛”,代价是被世界主流价值体系抛弃。而当阿根廷的街头再次爆发抗议,当“阿根廷梦”变成“资本避难所”,他将无力承受这场民意的反噬。

移民不是问题,是镜子。一位总统如何对待那些最弱势的群体,也正反映了他是否真正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当“反移民”成为政策核心,阿根廷距离伟大,只会越来越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