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此刻的处境,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墙倒众人推”。在刚刚落幕的中期选举中,他的“新菲律宾联盟”遭遇惨败,原本高喊着要拿下参议院绝对多数席位,最后却只拿了可怜的六席,连亲姐姐都投奔了老对头杜特尔特阵营。
按理说,选举失利之际,理应低调修补内政,重整执政路线。然而,马科斯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在外交上猛踩油门,对华公然“下战书”。当地时间5月15日,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高层表示,即便在没有获得中方的许可下,也要对非法“坐滩”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进行补给。
那么,为什么马科斯政府非要在这个节骨眼对华挑衅呢?很大原因还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目前,菲律宾国内的情况可以说是相当糟糕,物价高涨、电力吃紧、外资出逃、就业惨淡,年轻选民群体强烈不满,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对政府失能的愤怒和无力感,进而直接导致了马科斯阵营的惨败。
因此,在内政崩盘、选情低迷的背景下,对华强硬几乎成了他为数不多可以操控的“政治杠杆”。炒作南海议题,一方面可以转移公众视线,模糊内政失分的焦点;另一方面,也能激发民族情绪,为他塑造“保家卫国”的强人形象,从而在政坛上挽回一些话语权和舆论主动权。
就在菲律宾对华“下战书”的同时,越南也趁势出手。5月15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坚决反对中国在南海实施的年度禁渔令,并已正式向中方递交外交照会。这一举动不仅是对中国海洋治理政策的直接抗议,更是越南在当前南海局势升温背景下的一次外交投机。禁渔令本是中国为恢复海洋生态、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所采取的常规管理措施,但越南此番高调表态,显然是意在借菲律宾挑衅事件制造的国际关注热度,为自身在南海的非法主张添砖加瓦。
然而,就在局势一度紧张之际,中国却先发制人。据中国海事局网站消息,三沙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5月15日8时至5月16日18时,南海6个海域军事训练,禁止驶入。显然,中国此举无疑释放了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面对外部挑衅与地区不稳定因素,中方不仅具备掌控局势的决心,也具备迅速部署与应对的能力。这不仅是在战术层面的防范,更是在战略层面的震慑。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南海近期已经呈现出“外部压力升高、本地挑衅增多”的复杂态势。菲律宾之所以在此刻挑衅中国,除了对其国内政治利益的考量,更多的还是获得了美国的撑腰。近年来,美菲军事合作不断升级,从频繁的联合军演、军事援助,到在巴丹群岛、巴拉望岛部署关键性战略武器,美方不仅提供了军事支持,还在舆论上对菲律宾的南海立场予以背书。
这种外部势力的深度介入,不仅助长了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冒进心理,也进一步复杂化了本已紧张的地区局势,使南海成为全球战略博弈的新焦点。而中方此次明确的态度也再次说明,南海不是试验场,更不是博弈的牺牲品。任何国家妄图以“灰色地带操作”挑战中国主权,最终只会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种鲜明立场不仅是对当前局势的回应,也是对未来区域稳定秩序的制度性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