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故事中有太多让人“意难平”的角色,比如《神雕侠侣》中的郭襄就算得上是其中之一。
在“十六年后”的剧情部分,郭襄初次于风陵渡口登场时就让人眼前一亮,那妮子聪慧可人,开朗豁达,很难让人不爱,她与杨过邂逅,给人一种“金庸要让他们二人延续郭杨两家的缘分”之感,奈何二人情深缘浅,小龙女归来后,郭襄便出局了。
其实“得不到杨过”不是郭襄这个角色最让人意难平的点,更让人难受的是她的余生,她后来虽然成了峨眉派掌门,却再也没见过自己的家人,甚至从书中的细节来看,郭靖完全有可能没死在襄阳,可为何他却与郭襄老死不相往来?
一、襄阳城破
金庸写《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时,都引入了对应的历史典故,那襄阳大战就是取自南宋末年蒙古灭宋的襄樊之战。
其实有引用历史背景或历史典故的部分,金庸通常都会让剧情与历史原型相符。
(郭靖、郭襄剧照)
比如新修版《天龙八部》最后一回中加入了一段设定,一向贪恋美色的段誉后来居然在当了四十年皇帝后出家为僧,其实金庸不过是为了让段誉与其历史原型段和誉的经历相符。
如此再回过头来看,《神雕侠侣》中“郭靖守襄阳”的故事就注定是要以悲剧收场了,襄阳城是必定会被攻破的。
不过树挪死人挪活,那襄阳城必定会被攻破,郭靖却有可能金蝉脱壳。
当然,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确实是提到过最后一次襄阳大战的结局。
他是这么说的:“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似乎郭靖夫妇的结局都是战死襄阳,是铁一般的事实。
不,这不是“事实”,最多只能算是“传闻”。
你细品,这消息是由周芷若说出来的,同时也是历代峨眉掌门临终前说给继任掌门之人听的。
那么问题来了,郭襄本人当年都不在襄阳,她又如何能知晓襄阳城中发生的一切?
毋庸置疑,她也是听说的。
(杨过、郭襄剧照)
至于郭靖夫妇是否死了,她根本无法求证,而蒙古一方确会对外宣称郭靖夫妇已死,也不过是因为兵荒马乱中,没人能确定哪一具尸体是属于郭靖夫妇的。
武侠故事中,一个角色的状态若是“生死未卜”或是“下落不明”,那他就没死。
而你甚至可以在《倚天屠龙记》中找到郭靖的身影。
二、江湖隐士
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二回中就有一段十分有趣的剧情,那桥段对于后续剧情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倒更像是对前作中一些人物去向的交代。
当时的情况是张无忌轻松击败了贺老三,那贺老三虽只是三流高手,但张无忌还是个孩子,他却能击败一个成年人,俞莲舟等人只觉不可思议。
后来一问才知道,张无忌所用的武功乃是降龙十八掌。
(郭靖、黄蓉剧照)
而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书中习得降龙十八掌的人除了丐帮历代帮主之外,也就只有郭靖了,倚天时代的人要继承降龙十八掌只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入丐帮,当帮主,其二就是从郭靖这一脉继承武功。
张无忌的降龙十八掌是从他义父谢逊那儿继承的,而谢逊呢?
是由一位江湖隐士所传。
书中只道:“无忌道:‘义父跟我说,他只会得十八掌中的三掌,是跟一位江湖隐士学的,但他总觉得其中的变化有点不大对头,想是其中真正奥秘之处,那位隐士也是没有体会到。’俞莲舟和张翠山想像前辈风仪,都是不禁悠然神往,谢逊连三掌都没学全,而他所领悟到的掌法,无忌更是未必能学到一半,以此七零八落的掌法,已有如许威力,则当年洪七公和郭靖的神威,实是令人心向往之。”
毋庸置疑,这位隐士多半就是侥幸在襄阳大战中活下来的郭靖,只是他再无心气,这才将神功传给当年看起来一表人才的谢逊,自己则觉得无颜面对天下群雄,才隐姓埋名,成了所谓的“江湖隐士”。
(金轮、郭襄剧照)
不过既然他活着,却为何不愿去见此时已成峨眉派祖师的小女儿郭襄?难道郭襄不值得他骄傲吗?
当然不值得,或许在郭靖心中,这个女儿早就不值得相认了,郭靖给她“保管倚天剑”的任务,倒有几分将她赶出襄阳的意思,毕竟后来负责“保管屠龙刀”的郭破虏就没离开襄阳。
至于理由,或许是因为郭襄的清誉早已被毁了。
三、相忘于江湖
是谁毁了郭襄的清誉?
她可没经历什么“甄志丙事件”,但另一件事却足以令她清誉被毁,那就是被金轮法王抓去当人质。
法王是个出家人,也是个惜才之人,他对那郭襄很是欣赏,对于这小了自己几十岁的晚辈,自然也不会有任何非分之想。
但他或许没意识到,自己对郭襄的宠爱,是可能害了郭襄的。
郭襄在被擒的过程中是拜了金轮法王为师,他这师父也不只是挂个名而已,法王是把自己的武功倾囊相授,可见他是真心喜爱郭襄这弟子。
而到了襄阳大战中,眼看郭襄命悬一线,金轮法王是挺身而出,舍命救下了郭襄。
在落气之前,他只有最后一个要求,就是听郭襄叫一声师父,郭襄也照做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没有什么坏心思,但这个“师徒情深”的画面在旁人看来或许不是感动,更多的应该是质疑。
(郭襄、金轮剧照)
襄阳百姓,襄阳守将,都无法理解,金轮法王死了,郭襄为何那么伤心?
她被金轮法王擒下,是不是主动勾结敌人,好动摇郭靖的决心?
他们完全有理由怀疑郭襄,对于襄阳百姓和襄阳守军而言,郭襄的清白已失,她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郭靖当年就说过:“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什么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这小姑娘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
作为父亲,他也不会包庇女儿犯下的过错,他无法原谅郭襄,乃至与郭襄老死不相往来,也完全符合金庸赋予他的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