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诉求,我们倾听;

您的呼声,我们回应!

清晨,柳林公寓小区入口处,张女士骑着电瓶车轻快地驶过新铺的沥青坡道。“以前骑车上坡特别费劲,一个没稳住就摔倒了,现在轻轻松松就上来了!”她笑着说道。近日,这处曾令居民揪心的“陡坡”完成改造,解决了居民长期困扰的出行难题。


柳林公寓位于柳营路45弄,其唯一的出入口与八字桥相邻,原桥梁接坡与小区入口交汇处有一段长约8米的混凝土坡道,路面坑洼不平。尤其是人行道与入口衔接的转角区域,存在近50厘米的高低落差,形成陡峭的斜坡,给居民出行埋下安全隐患。


▲改造前

“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每次上下坡都提心吊胆。”沈老伯回忆道,无论是坐轮椅的老人,还是推婴儿车的家长,都有上坡吃力、下坡容易失控的问题。有些非机动车为了抄近道从人行道急转弯,侧滑摔跤的情况时有发生。

区建管委接诉后立即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联合房管局、属地街道、市政养护公司开展现场勘察,并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小区出入口进行高程测量。


根据测量数据和现场条件,各方共同研讨解决措施,同时联合居委会多次召开居民意见征询会,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改造工程涉及桥面标高、道路标高、小区标高三面坡的顺接,难度不小。经过多轮方案细化,最终敲定“三维缓降+双轨畅行”的系统化改造计划。

改造后,原桥面人行道标高降低约10厘米,斜坡向小区方向延伸2米,大大减缓了小区出入口坡度。坡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筑牢根基;面层铺设防滑沥青,提升通行舒适度。


桥梁接坡处的人行道改为“双通道”设计:中间以隔离栏和红白警示杆分隔,一侧设置三级台阶,并加装禁车柱,彻底杜绝非机动车违规穿行,另一侧为带盲道的无障碍缓坡,方便特殊人群通行。



施工方还采纳居民建议,将市政隔离带缩短2米,拓宽小区入口通行空间,让车辆进出更顺畅。

“连下水道都考虑到了!”居委会工作人员指着坡道内侧的线性排水沟介绍,“为消除积水隐患,此次改造不仅保留原有窨井设施,还对小区门口的排水沟进行全面清淤,未雨绸缪,为汛期筑牢排水防线。”


为最大限度减少扰民,工程采用“半幅封闭、半幅通行”的方式进行。施工单位还在早晚高峰时段安排专人引导交通,确保施工期间居民出行安全有序。

如今的柳林公寓入口,沥青路面平整如新,人流车流有序通行。“这次改造真是改到咱们心坎里了,不仅解决了安全隐患,小区的门面也更美观了!”沈老伯欣喜地说道。

此次改造不仅是一次物理空间的优化,也是区建管委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生动体现。下一步,区建管委将继续紧贴群众关切,努力把市政水务领域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让民生工程的温暖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听民意 汇民智 解民忧

事事有着落 件件有回音

欢迎您持续关注 给我们留言~

记者:陈怡

图片:陈怡、区建管委、新虹口市政公司、广中路街道

编辑:陈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