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多哈世乒赛即将开打,中国香港名将朱成竹的一则赛程吐槽,撕开了本届赛事的隐秘痛点——兼项选手的体能与时间管理困境。而国乒新生代主力林诗栋的“三线作战”压力,更让这场风波成为全球乒坛关注的焦点。



一、15公里“鏖战”:朱成竹的“一日三战”

5月18日,中国香港选手朱成竹的赛程堪称“魔鬼安排”:

  • 上午10:00

    :卡塔尔大学场馆,混双对阵韩国组合申裕斌/林钟勋;

  • 下午13:20

    :卢塞尔体育场,女单迎战国乒主力王艺迪

  • 晚上19:10

    :返回卡塔尔大学场馆,女双搭档吴咏琳对阵夏洛特·卡迪&安娜·赫西。

15公里的场馆间距,意味着她需在3场赛事间往返奔波,单日车程超40分钟,且无休整时间。朱成竹无奈晒出赛程图配文:“这一天,我的胃和心脏都要罢工了。”这一吐槽迅速引发共鸣。

韩国选手林钟勋同样面临混双与男单的“午间连轴转”,而德国乒协已联合多国协会提交提案,要求优化赛程。


二、林诗栋的“不可能三角”:国乒新生代的极限挑战

作为国乒男队唯一身兼三项的选手,林诗栋的赛程同样令人揪心:

  • 赛事首日(5月17日)

    :15:00混双对阵英格兰组合,23:30男双迎战韩国强敌;

  • 次日(5月18日)

    :22:10男单首秀对阵英格兰名将皮切福德。

单日转场3次、累计车程超2小时,这对年仅20岁的林诗栋而言,不仅是体能考验,更是心理韧性的终极测试。

教练组坦言:“他的单板质量与战术执行力是优势,但密集赛程可能放大失误风险。”更严峻的是,若林诗栋与搭档蒯曼在混双中晋级决赛,他将在3.5小时内完成“混双决赛+男单1/64决赛”的“极限操作”,这在乒坛历史上尚无先例。


三、争议背后:商业利益与竞技公平的博弈

本届多哈世乒赛首次采用“主副双场馆”模式(卢塞尔体育场+卡塔尔大学场馆),旨在提升转播效率与观众体验。

然而,15公里的距离却成为运动员的“隐形枷锁”:

  • 高温与交通风险

    :多哈夏季气温常超40℃,选手需在班车密闭空间内忍受酷暑;

  • 状态割裂

    :混双与单打战术差异大,频繁转场导致专注力下降;

  • 伤病隐患

    :日本选手早田希娜曾因连续参赛突发膝盖炎症,引发业界警惕。

国际乒联虽回应称“将优化赛程衔接”,但德国乒协的联名提案已暴露深层矛盾!

希望多为运动员健康着想,竞技体育的初心何在?

5月17日,多哈卢塞尔体育场,且看国乒健儿如何破局!

巴黎奥运乒乓球精彩集锦

观看2025乒乓球直播 回放方式如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