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厮杀中,小鹏汽车不仅成功从ICU突围,还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曾经那犹如“过山车”般的销量情况,到如今连续6个月稳稳地突破3万台的表现,小鹏汽车展现出了极为引人瞩目的坚韧与成长态势。

随着财务状况持续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业内普遍觉得,小鹏汽车极有可能成为继理想汽车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翻开小鹏汽车最新一季的财报,数据十分亮眼。2024年第四季度,小鹏一扫前三季度的阴霾,实现营收161.1亿元,同比增长增长43.2%。净亏损逐渐收窄至13.3亿元,亏损率下降到8.2%。相较于前一年同期,大幅度地收窄了60%。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目前坐拥着超600亿元的充裕的现金储备,这为它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比同期的蔚来汽车23.7亿元亏损和零跑汽车10.2亿元亏损,小鹏的财务指标正在稳步向好,向盈利目标加速靠近。

小鹏汽车的销量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今年以来,小鹏月均交付量稳定在3.3万辆左右,连续6个月,保持在3万台以上。

在“蔚小理”这一饱受瞩目的阵营中,不仅远超蔚来汽车的月均1.5万辆,也已经与理想汽车的月均3.8万辆的销量不相上下。

特别是小鹏X9上市之后,很快就在纯电MPV市场里,占据了重要位置,连续好几个月,都稳居细分市场的销量第一。它每个月的交付量,一直都在8000台之上,轻易地开启了高端家用市场的大门,展现出极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这个时候,G6车型以及G9等车型,也在持续地贡献着较为稳定的销量,从而形成了能够覆盖25万到40万元这一区间的完整的产品矩阵,进而实现了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

小鹏汽车的盈利路径,正变得越发清晰,在其背后,隐藏着“规模效应”以及“技术外溢”的双轮驱动模式。

一方面随着销量持续增长,小鹏的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小鹏单车,制造成本下降了约25%,毛利率从去年的12%提升到了当前的18%,这使得其盈利能力显著地增强了。

另一方面,小鹏借助于全方位、深层次的自研能力,正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去精心布局技术输出方面的业务。

继与大众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后,小鹏的智能驾驶、电气架构等技术正加速对外溢出,为其开辟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根据行业分析师的预测,技术输出业务,有望在未来的三年,为小鹏带来超过50亿元的收入,从而助推其加快实现整体盈利。

当然小鹏汽车的前进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的加速入局,都给小鹏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面对比亚迪那庞大的规模优势以及华为所具备的卓越技术实力,小鹏务必得更进一步地明晰其差异化的定位。

好在小鹏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地投入,已开始见到成效。其XNGP智驾系统,被广泛地认为是国内较为领先的量产智驾解决方案之一,顺利地打造了技术壁垒。

除此之外,小鹏800V超快充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也为用户带来了差异化体验,强化了品牌溢价能力。

从发展轨迹来看,小鹏汽车正在复制理想汽车的成功路径:通过产品力的提升,稳定地推动销量。借助规模效应,有效地降低成本,最终达成盈利突破。

业内预测,若小鹏能够维持当前的增长势头以及成本控制能力,最快将在2025年底,实现单季度盈利,成为继理想之后的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回望小鹏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单一轿车,到如今涵盖轿车、SUV、MPV的全矩阵布局;从技术的追随者,到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高压快充等多领域的技术引领者;从销量的黑马,到有望成为价值的标杆,小鹏汽车正在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蜕变。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下半场竞争里,小鹏汽车凭着产品力,技术力以及运营效率的全面提高,有望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崭露头角,成为新势力车企当中的又一匹“盈利劲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