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梁善茵、何文涛、朱绍杰报道:在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16日,由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和他的时代”在韶关市博物馆开展。一批出土于韶关唐代张九龄、张九皋(张九龄之弟)墓的珍贵文物,首次回到“故乡”与韶关的父老乡亲们见面,展现大唐开元年间的盛世景象以及史上首位岭南籍宰相的千古风度。
“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和他的时代”展览 羊城晚报记者 欧阳志强 摄
张九龄(公元678-740年),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任宰相期间,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维护“开元盛世”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九龄风度”更对盛唐世风、文风和诗风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次展览以韶关罗源洞山麓张九龄墓葬早年考古信息为引,集中展出陶瓷、碑刻、玉饰、拓片等类型的唐代文物上百件,其中张九龄墓、张九皋墓出土的滑石碟、青釉碗、玉饰等以及清代仿宋张九龄告身帖石刻文物等尤为珍贵。
告身,是中国古代任官授职的公文凭证。此次展出中,一块张九龄告身的石刻原石现身,引得不少观众驻足欣赏。这块“告身石”全45字,后在石刻边旁发现有小楷“淳三”两字。
据展览方介绍,经核《淳化阁帖》(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淳熙秘阁续帖》(宋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目录,在续帖中看到有《张九龄三相暨李绅告身》帖目。这件告身指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人任相和李绅的告身公文,约200字。有研究者进而推判,此件张九龄“告身石”即为上帖的石刻遗物,且很可能就是帖目所记的那件。
自上世纪60年代发掘以来,张九龄、张九皋墓中出土珍贵文物在广东省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展出,本次是首度集中“回到”韶关。尽管张九龄及其家族墓葬遭多次盗扰,所出随葬器物数量较少,但仍可管中窥豹——通过发现的随葬品,今人得以一睹唐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百姓的日常生活景象。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