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北大的录取分数线高得让人难以企及。
谁能想到呢,这所学校竟然为一个少年破了例——直接降低了200分!
为了确保他不被其他高校挖走,北大提前两年就送出了预录取通知书,完全免除了他的高考压力。
他是谁?到底有什么惊人的实力,能让北大如此放低姿态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数学天赋的萌芽
他叫叶珈宁,1999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普通银行职员家庭。
家里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每天晚上,客厅里总会传来书页翻动的声音。
父母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会放下手机,有时陪着叶珈宁一起解数学题,有时则各自捧着专业书籍阅读。
甚至周末的家庭活动,也常常围绕着公园长椅上的数学难题展开。
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叶珈宁的成长。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叶珈宁从小就对数字规律和逻辑推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常蜷缩在沙发的一角,拿着一本几何启蒙书一看就是半天。
进入小学后,叶珈宁的数学天赋迅速显现出来。
课堂上,当其他同学还在努力理解四则运算时,他已经能够举一反三,解决复杂的应用题。
考试时,他不仅速度快,还会仔细检查试卷,并主动发现题目中的隐藏逻辑问题。
数学老师批改他的试卷时,总是既惊讶又高兴,感叹这个孩子超凡的思维能力。
于是,老师郑重地将他推荐进了奥数兴趣班。
也就是从那时起,叶珈宁正式开启了他的数学探索之旅。
奥数之路的启蒙
在奥数班里,叶珈宁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
他凭借独特的解题思路不断破解难题,很快成为了班里的“小明星”。
不过,即使是这样一位天才,也有自己的短板。
面对英语课上复杂的语法和陌生的单词,叶珈宁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有一次英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他忐忑地把试卷带回家,以为会遭到责备。
没想到父母只是认真翻看错题,然后告诉他:
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领域,就像我们做报表也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正是这份包容和支持,让叶珈宁放下顾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然而,正当他在奥数学习中一路向前时,国家政策的调整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随着奥赛加分取消,各地的奥数班纷纷解散,曾经热闹的学习场景渐渐消失。
叶珈宁每天背着空荡荡的书包,望着窗外发呆,母亲看着儿子失落的样子,心疼地劝道:“要不换种兴趣吧,学奥数这条路太难走了。”
但叶珈宁只是默默地摇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复钻研之前的奥数笔记。
幸运的是,叶珈宁的数学才华早已被老师看在眼里。
得知他的困境后,老师主动登门拜访:“这么好的苗子,不能就这么荒废了。以后我免费教你。”
就这样,叶珈宁的奥数学习迎来了新的转机。
老师也全力以赴,根据他的特点制定学习计划。
从基础概念到竞赛题型,一点一点帮他打牢基础、拓展思维。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叶珈宁不仅没有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退步,反而进步更快了。
提前保送北大
到了初中择校的时候,叶珈宁站在了人生第一个重要关口。
家乡著名的海亮中学抛出了丰厚条件,不仅承诺配备顶级师资,还提供高额奖学金。
但叶珈宁的目光却投向了名气稍逊的浣江中学。
只因这里开设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项目,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
在浣江中学,叶珈宁的天赋与努力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初三那年,他站上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赛”的舞台。
面对来自各国的顶尖选手,他沉着冷静,指尖在键盘上飞速跳跃,思维如同精密的计算机一般运转。
当最终金牌花落叶家的消息传来,整个校园都沸腾了。
从此,各大名校的招生电话不断响起,“数学天才”的名号开始在教育圈流传开来。
凭借出色的竞赛成绩,叶珈宁顺利进入了绍兴一中。
在这里,他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学习节奏。
别人课间休息时,他在研究竞赛题;周末同学们外出游玩时,他泡在机房调试程序。
几乎每次全国奥数竞赛,领奖台上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下一个韦东奕”的称呼渐渐被大家熟知。
高二那年,北京大学的橄榄枝悄然伸来。
预录取通知书摆在桌上,承诺降200分的录取条件令人震惊。
换成其他人,或许早就欣喜若狂,但叶珈宁只是平静地将通知书放进抽屉,继续埋头刷题。
2017年高考临近,其他同学都在紧张备考,而手握保送资格的他,依然奔波在各个竞赛现场。
在第33届全国信息学奥赛中,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之一,叶珈宁以第14名的成绩成功锁定了保送名额。
高考前夕,老师帮他整理学习资料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
一摞摞做过的试题、草稿纸堆起来,几乎和成年人一样高。
父母看着儿子取得的成就,满心自豪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心疼。
他们劝叶珈宁在大学多参加社团活动,谈一场恋爱,体验普通年轻人的生活。
但叶珈宁只是笑笑,转身又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对他来说,在数学与信息学的世界里不断探索,才是最充实的青春。
结语
叶珈宁的成长历程,让我们看到了天赋与努力相结合的力量。他凭借对数学的热爱和超强的学习能力,从小学崭露头角到中学闪耀赛场,一路披荆斩棘,攻克了无数难题,更赢得了顶尖学府的认可。
最令人敬佩的是,他面对荣誉时的淡定从容。当北大降分录取的荣耀降临,他没有迷失;在获得多项大奖之后,他依然专注于学术。这种谦逊低调、始终如一的求学态度,比任何天赋都更加珍贵。
【参考文献】1.浙江新闻-2017.07.18-《浙江诸暨最牛录取通知书寄到!北大降200分要这个男孩》2.中国青年网-2017.07.18-《浙江最牛录取通知书寄到!北大降200分要这个男孩》3.华商网-2017.07.19-《北大降200分要这个天才男孩!父母希望他赶紧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