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消息,知情人士称,印度商务部长Piyush Goyal预计将于5月17日至20日访问美国,与特朗普政府官员举行会谈。新德里方面威胁对部分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Goyal预计将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会晤,讨论双边贸易协议。谈判将包括新德里方面提出的对部分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的提议,以回应华盛顿方面对钢铝产品征收关税的举措。



莫迪(资料图)

中国和美国12日在日内瓦发表共同声明,约定双方互相大幅降低关税,并且暂停征收一部分关税,后续还要继续磋商谈判。全球各国媒体都在分析这件事的影响的时候,最“破防”的无疑是印度媒体,他们的“替代中国供应链”计划落空了。今年4月份看到中美关税不断升级,印度自认为可以从中获得好处,商工副部长甚至亲自下场表态“对印度来说机会难得”,还夸赞特朗普的关税“公平”。当时的确有一部分对美国出口的企业,因为高关税壁垒不得已转移了部分生产线到印度,比如苹果公司。

然而,当印度一切都忙活的差不多的时候,12日中美双方突然官宣已经谈判结束,并互相大幅缩减关税110%左右。在声明公开后不久,外媒就注意到为了寻求美国减税,对美方进行“大让步”措施的印度,至今还没有敲定和美方的谈判协定,也没有完成所谓的“供应链替代中国”的计划。这意味着中国的关税马上回到了之前30%左右的“低税率”时代,这种背景之下,报道认为最大的输家无疑是等着“替代中国”的印度。



印度车间(资料图)

另外,中美短暂握手言和,印度沦为炮灰,但关税战却并未停止,特朗普找到新对手,对着欧盟就开火。据消息报道,在白宫记者会上,他怒斥欧盟"比中国更过分":他们每年向美国倾销1300万辆汽车,却拒绝我们的农产品!这种不公平必须终止!这番激烈言辞标志着美国贸易战的第二阶段正式开启。特朗普当场下令贸易代表启动调查,并威胁要彻底切断欧洲汽车对美出口,强硬程度较之前对华施压有过之而无不及。更讽刺的是,他自信预测"欧盟会做出重大让步",因为"美国掌握着所有筹码"。

特朗普政府4月初宣布“对等关税”后,欧盟是首批对美谈判的经济体之一。迄今,美欧谈判未达成任何突破。为打破僵局,欧盟上周刚向美国做出让步,并打出“中国牌”,许诺与美国共同对付中国所谓“产能过剩”。但随后不久,中美经贸会谈取得成果,美国总统特朗普立即把炮口转向欧盟,炮轰欧盟对美国“非常不公”,施压欧盟做出“重大让步”。“欧盟遭到冷落,被特朗普不屑一顾,”5月12日,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 EU)刊文指出,近期一系列事态发展,暴露了美欧这对曾经亲密盟友之间的深刻裂痕。



特朗普(资料图)

然而,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欧盟国家纷纷起来反对美国的贸易战,欧盟最高领导人冯德莱恩对中方的态度迅速出现了重大变化。冯德莱恩表示,在中方和欧盟建交50周年的关键时刻,欧盟将进一步加深和中方之间的合作,拓展欧盟在中方的投资,找到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办法。冯德莱恩说的没错,中欧之间的交流可以说在21世纪的“大变局”时代走的相当近,就拿绿色新能源来看,中方和欧盟之间已经落地了200多个各种项目。

说白了,特朗普的这种观点无疑是典型的商人思维,他似乎只关注自身利益,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吃亏。在他的认知里,国际关系似乎只存在零和博弈和相互竞争,而忽略了合作与共赢的可能性。然而,这种单方面的指责和偏见并不能掩盖事实真相。实际上,最恶劣的恰恰是特朗普自己。他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将利益置于首位的态度,不仅破坏了国际间的和谐氛围,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