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取得进展的消息,令沉寂一时的美国航运业和众多零售商感到兴奋。作为美国贸易摩擦“前线”,平日里喧嚣的洛杉矶港出现了一半以上的集装箱船泊位空闲的罕见景象。美国内陆多地零售商在为“中国制造”库存告急而发愁。“在中美经贸会谈达成的90天窗口期里,美国进口商们盼望上游能尽快发货,预计中美之间一轮贸易激增即将出现。”ITS物流公司全球供应链副总裁保罗·布雷谢尔说,“我有一些客户在中国预装了成千上万个集装箱,随时准备发货。”
特朗普(资料图)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美方意识到中方不会轻易妥协,且贸易战双输局面使其自身受损更严重,促使美方认知到单边施压手段的局限性。“美方对中方加征关税未能达预期效果,反而自身面临货架空置、稀土原料短缺等风险。关税战造成的非对称性影响已经显现,反映出美方压力及调整策略的必要性。这也是中美双方能在较短时间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之一。”吴心伯说。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务院已批准向特朗普此行目的地之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出售超过14亿美元武器;另一方面,美方代表正与阿联酋一家人工智能(AI)企业商谈向后者出售数以十万计美制芯片订单。美国国务院政治军事事务局发表声明说,美国务院已批准向阿联酋出售6架CH-47F型“奇努克”运输直升机等总价13.2亿美元的装备,用于“搜救、赈灾、人道主义援助和反恐行动”。国务院另外批准一笔总价1.3亿美元的F-16战斗机零部件军售交易,以“增强阿方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部署是个老生常谈但又复杂得要命的话题。说白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几十年来一步步演变出来的结果。从冷战时期盯着苏联,到海湾战争打响,再到“9·11”之后反恐战争全面铺开,美国在中东的军队、基地、舰队就没消停过。哪怕现在喊着要撤军,实际情况是美军还牢牢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为什么?利益使然——反恐、遏制伊朗、护着以色列、守着油田,哪样都不能松懈。最早的苗头可以追溯到冷战,那时候美国和苏联全球掰手腕,中东这块战略要地自然跑不掉。
特朗普第二个任期首次出访仍然选择了中东地区,此次出访的三个国家(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正好是中东地区财力最雄厚的国家。此前有分析称,特朗普此行访问的首要目标与核心诉求,就是聚焦经贸合作,“变现”经济利益。 特朗普此次中东行目的有三:其一是让受访国更多购买美国国债,以缓解美国的债务压力。二是促使各国加大在美直接投资,以实现美国“再工业化”目标。其三是捆绑军售订单与航空采购,提振美国实体经济。
与此同时,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布局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与供应链稳定,中国在拉美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京隆重举行。巴西总统卢拉、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智利总统博里奇还亲自赴华参会。巴西的桑托斯港作为南美最大港口,是中国农业进口的关键节点。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中国稳定粮食供应,还将加强中国与巴西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卢拉(资料图)
中拉经贸合作是资源与市场的完美互补,更是发展路径的深度融合。未来,在自贸协定升级、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深化的推动下,中拉有望打造“跨太平洋经济走廊”,成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支撑。但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双方携手共进,共同抵御保护主义冲击,推动规则协同与创新合作,真正实现“山海相连,命运与共”的伟大愿景,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拉力量 。言而总之,还是那句话“东边不亮西边亮,车到山前必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