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郊巷,在旧中国时期曾是各国使馆的聚集地,洋人曾在这里骑着高头大马,在中国人面前趾高气昂的走过。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要求解放军进城后吗,必须要去东交民巷走一圈,一是为了彰显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二是为了尽快收回各国侵占的建筑和土地。
然而,英美为主的几家使馆人员对此并不太愿意配合,还想尽了办法拖延时间。
于是,毛主席一声令下:只给7天时间,时间到了不走人就后果自负!
究竟在当年东交民巷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呢?新中国又是如何将主权收回来的呢?
东交民巷的经历
新中国刚成立后,北京城里人声鼎沸。毕竟因为傅作义,这座古城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和平解放。
而在东交民巷口,不少百姓翘首以盼,看着曾经的各国大使馆人员有些慌乱和惊恐的神情,大家就明白曾经的各国使馆要变天了。
要说东交民巷里的历史,这让附近的百姓始终看在眼里。这里的多年的屈辱在此刻真的要一扫而空了。
其实在清朝时期,这东交民巷最早成为处理外事的机构。当时这里是接待外国使臣的四夷馆,各国使臣来大清王朝贸易、学习都奔着这个地方。
而在清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就将这里设置成为一个使馆办公之地。而当时的《辛丑条约》就是在东交民巷所签订。而就是这个条约中就规定了中国人不得不在东交民巷居住。
可笑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中国的领土上还有“国中国”的存在。可这是事实,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国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后来使馆建成后,他们真的设置了围墙与大门。而全方位的改进让这条街区完全成为一个充满西洋色彩的地区。
而当时的清廷却无能为力,自己都焦头烂额,哪能顾得上外国人的兴风作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了获胜国,德与奥不情愿地撤销了在东交民巷的驻军。后来蒋介石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全国上下要求废除各种遗留条约,要求政府收回东交民巷之地。
可美英法等6国开始拖拉,列强们不愿放弃到手的肥肉。但此时的日本开始有了侵占中华大地的野心,在抗战时期,蒋介石忙着抗日,又要忙着排除异己,所以东交民巷的事又搁置了。
毕竟当时中国与美英等国面临着共同抵抗法西斯的重任,相互之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这么废除了。
当时蒋介石在1943年还签订了新的条约,让中国收回了北平、上海、等地区的特权,在东交民巷原址上又设立了几国的领事馆。
虽说当时部分不平等条约被废除,但东交民巷在新中国成立前依然是各国的使馆区,而且依然会有各国的驻兵存在。
成为历史
北平解放后,毛主席率领着解放军来到了城内。当时在经过前门箭楼后,队伍就直奔东交民巷的路口。
这个地方可就是外国使馆办公、居住之地。国民党跑了,可各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还保持着观望态度。
此时他们紧张极了,慌乱而有些恐惧的神情表示自己并不想搬离东交民巷。可他们再不想搬离也不行,中国的领土完整必须在当时实现,而驻守在北京城的外国军营也必须撤离。
毕竟在中国的领土上怎么可能有国外的士兵驻军呢?就算是使馆区也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当时各个使馆人员在清廷、国民党那里养成了爱占便宜的习惯,所以在他们看到新政权建立后,有些担心,但是又有一些不屑。
甚至当时美国大使柯乐博还将其他几个国家的大使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拖延。毕竟他们觉得只要自己态度强硬,那新政权就一定能让步。所以他还写信给周总理吐槽。
可没想到他的信件当天就被有关部门退了回来,表示两国尚未建交,他不能作为大使递交信件。结果他没辙了,就打电话去美国。
后来在一群人的帮助下才将信给送到中国外交部那里。不过当时他也没收到什么好语气,新政权告诉他要想两国关系友好发展,该收的主权要收。
于是在1951年的年初,毛主席开始要求东交民巷所在兵营人员全部撤离。但当时各国使馆人员想尽借口,能拖就拖。
此时毛主席获悉后就限期7天内东交民巷所有人撤离,不然后果自负。此刻还有部分使馆人员企图搬出旧的条约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毛主席则表示如果各国使馆人员与兵营在限期内再不搬离的话,那到时候就采取军事行动来驱逐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外交大使与其工作人员只好着手准备撤离事项。当时又有些事情耽搁,不过最后所有使馆的工作人员均离开了东交民巷。
于是新中国随即将被占领几十年的中国领土收了回来,北京城“国中国”的现象也再也不复存在。其实纵观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新中国完成了这个壮举,也只有新中国给了国人尊严与领土的完整。
参考资料:
1·上观新闻-《北京到底有几个使馆区呀?》
2·网易新闻-《新中国收回外国兵营始末:美国人两次抗议被退回》3·北京日报-《毛泽东曾特批让解放军穿过北京东交民巷 要“根治国人脸上的疮”》4·北京人民政府网-《趣说北京:东交民巷——使馆聚集地》
5·封面新闻-《百年百篇丨揭秘解放军北平入城式:毛泽东为何指示必须经过东交民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