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取材于权威资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17年开始,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广泛搜集各种史料,并向空军政治工作部递交了在中国航空博物馆英烈墙上刻补郑德烈士名字的报告。

2019年10月,郑德烈士的名字终于被补刻到了英烈墙上。



一直以来,了解和熟悉郑德同志情况的人少之又少,由于他的工作涉及我党的地下工作秘密,关于他的档案、材料也被全部销毁。

在这一情况下,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郑德烈士的名字鲜为人知。

1911年,郑德出生于汕头礐石的一个华侨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从小不愁吃喝。但郑德并没有沉溺于富贵安逸的生活之中。

中学时,深受革命进步思想影响,郑德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国内革命陷入低潮。

许多城市也被一片白色恐怖主义氛围所笼罩,郑德又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这让他深陷迷茫。不久后,他决定离开家乡,到外面看世界。

1930年10月,郑德考入广东航空学校。这一时期,郑德系统学习了关于航空理论、飞行技术、无线电学等一系列课程。



1932年淞沪会战中,空军战士们坚守阵地,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空战,不少出生广东航空学校的校友牺牲在了这次战斗中。

学长们为国捐躯的精神极大振奋了郑德的爱国之心。同年,郑德毕业后,留在了航空队,成为了一名飞行员,他也是我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

然而,就在郑德已经做好血战长空、为国捐躯的准备后,蒋介石却再次下达“剿共”命令。如此倒行逆施的行径,令郑德深感愤怒。

1933年11月,曾在淞沪会战中担任主力军的十九路军拒绝蒋介石“剿共”命令,并发起反蒋斗争,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李济深被推选为主席。

不久后,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合作抗日协议。郑德听说后,赶赴福州,追随李济深。

1934年,福州失守,郑德随李济深等人被迫来到香港暂避。期间,郑德结识了叶挺,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叶挺的介绍下,郑德与潘汉年、宣侠父等共产党人相识。1935年,郑德便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重回组织怀抱。

1937年,根据组织安排,郑德回到延安,成为延安摩托学校的教员。当时,党内缺乏优秀人才,尤其是机械方面的专业人才。

任教期间,郑德在缺乏教学器材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利用苏联飞机偶尔飞来延安的空挡,组织学员上飞机见习。

郑德就这样白天上课,夜晚研究讲义、画图,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讲解关于飞机的知识。郑德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优秀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广大学员们的尊敬。

这一年年底,郑德被调入新四军,在叶挺手下工作。考虑到他的家族成员在香港经商,于是,党组织将采购新四军所需物资的任务交给了他负责。这一时期,郑德遇到了自己的爱人。

1938年2月,黄杰被调入新四军军部服务团,担任女生队队长。同年,经党组织批准,郑德和黄杰结为革命伉俪。



婚后不久,郑德便被安排了新的工作,前往新疆开展革命工作。此时,已有身孕的黄杰留在了大后方。这对新婚夫妇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黄杰生下了一名男孩,并给儿子取名郑庆飞。由于当时战乱,黄杰又忙于革命工作,想来想去,她将儿子送去了香港郑德哥哥家中寄养。

郑德在新疆期间,担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航空训练班班长兼教员。根据党内同志从苏联带回来的俄文资料,郑德每晚认真研究、翻译,编写教材。

这些教材在后来成为了人民空军初期使用的首批教材,郑德为我党培养和储备了大量航空人才。

1940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发起反共高潮,为保障我党干部安全,党中央决定将我党在新疆的航空技术骨干抽调回延安。

然而,不幸的是,郑德带领的几名队员却被国民党扣押。尽管我党一再交涉,但考虑到郑德的特殊身份,国民党反动派迟迟不肯放人。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郑德在狱中展开了顽强斗争。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并给妻子黄杰留下一封遗书:

“……切不要以我为念!善事舅姑,勉育小儿,勤于革命事业勿懈!则我虽死犹生矣!小儿处常去信,希望稍大,能在你跟前,虎父无犬儿,他将为民族增光。”

郑德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停留在了30岁。

直到1942年,黄杰才得知了丈夫牺牲的噩耗。她将丈夫的遗书默默珍藏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

1946年,黄杰与徐向前结婚,此后,两人患难与共,相伴一生。两人的儿子徐小岩也很有出息,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儿子郑庆飞“资本家”的身份,黄杰一直没有寻找他。

1973年,周总理专门下达指示,要求有关部门派人寻找郑德烈士遗孤郑庆飞的下落。这一年,郑庆飞应邀来到北京,与母亲黄杰团聚。



时隔多年,黄杰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她将自己珍藏许久的郑德的遗书亲手交到了儿子手里,并叮嘱他说:

“一定要牢记你父亲遗志,心系祖国,合法经商,回馈社会。”

郑庆飞郑重地点了点头。

1978年,改革开放后,郑庆飞成为了首批进入内地投资经商的香港商人,在汕头投资建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工厂逐渐做起来后,他也十分低调,几乎从不公开露面,也不愿接受媒体采访,但他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父亲的遗志,积极捐款捐物,支持当地的教育发展。

除此之外,郑庆飞还致力于搜集父亲等烈士的名字和资料。



当时,母亲还给了他一份写有父亲同事的名单,但因种种原因,他们的故事少有人知,也没有出现在中国航空博物馆的史料中。

此后,郑庆飞便开始了这项工作,并成功将父亲等烈士的名字补刻到了中国航空博物馆的烈士墙上。

参考资料:中国国防报、汕头史志网、红岩春秋2017年1期、黄埔2010年2期、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新华军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