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社会稳定与民生福祉。近年来,当涂县石桥镇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村民组长、老退伍军人等“银龄”群体的优势,构建起“银发力量 + 网格治理”的多元共治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提供了生动实践。

团林村地处石桥镇西侧,辖区内企业众多,年均接出警量达3000余起。2023年,团林村积极吸纳30名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深厚、能力突出且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依托村级综治中心成立“五老”治理工作室。这些“五老”人员凭借“地熟、人熟、事熟”的本土优势,在矛盾纠纷化解、理论法规宣讲、移风易俗倡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基层治理的触角真正延伸到群众身边。

为切实化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五老”工作室主动作为,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建立详细的村情档案,全面掌握各类矛盾纠纷情况。在此基础上,工作室组建小专班,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综合运用政策法律、道德规范、传统习俗和亲情纽带等力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问题不出屋内院落、不拖至田间地头。

村民吴世东承包的鱼塘位于团林村主水系要道,因养殖密度大,他将出水口控制得较小,影响了主水系的正常通水。为保障正常提水抗旱,由尹显才、吴世明、夏永华组成的“五老”调解小专班多次上门与吴世东沟通。在“五老”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吴世东深受触动,最终同意打开出水闸口,确保了主水系的畅通。

“五老”工作室的作用远不止于矛盾化解。在理论宣讲和法治普及方面,“五老”成员化身兼职宣讲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政策理论和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团林村以“五老”治理工作室为纽带,积极推广信用村建设、道德积分超市等创新举措,推动基层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此外,“五老”工作室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已为村民解决“关键小事”56 件,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显著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石桥镇团林村“五老”治理工作室的实践,不仅激活了基层治理中的“银发资源”,更重塑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当“夕阳红”邂逅“治理蓝”,当“老智慧”融入“新治理”,“银发力量”正成为照亮基层治理前路的“温暖灯塔”。(林郁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