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家级非遗药斑布的蓝白纹样化作治愈系文创,当殷墟青铜器邂逅数字IP衍生创作,当千年唐卡在AR技术中跃然指尖……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2025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开幕,一批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的作品引发关注。这些作品以跨学科思维和技术赋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成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注脚。

展览以“创智·design”为主题,汇聚了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2025届毕业生的160余件(幅)优秀作品,涵盖IP文创、插画、字体、动画、空间与人居环境设计、产品和工业设计等作品类型,主题涉及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健康设计、社会设计、传统文化等多个领域,整体呈现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和动画五大艺术专业300余位毕业生对当下与未来设计主题的思考、研究与实践。


本届毕业设计展览现场特别增设了主视觉与毕业设计作品衍生文创市集和“虎兔龙蛇”时光驿站打卡区。“入学年份是虎年,经历了四个四季轮回,今年已是蛇年,将生肖装置与毕业设计展打卡墙结合起来,也算是今年毕设展的‘小巧思’。”毕设主视觉设计相关同学介绍道。

在“国潮”崛起的浪潮下,“马面裙”“新中式”等文化符号频频破圈,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感日益增强。本届毕业展上,多组非遗主题设计作品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曾慧婷的《“布语心桥”系列文创设计》,将濒临失传的上海安亭药斑布纹样进行几何化重构,提取凤凰、鹿等十二种祥瑞纹样的疗愈基因,开发出符合Z世代情感需求的文创产品。“我把重点放在药斑布中具有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中,将其中承载千年的祝福转化为当代设计语言,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成为年轻一代的‘好运符’,这是否能成为治愈焦虑的密码?”曾慧婷的创作笔记里,记录着对非遗技艺创新传承的新路径以及对当代青年的情感链接与共鸣。


这种文化自信在多件作品中形成共振:胡梦欣同学的《“千灯愿”品牌设计》以高饱和色系重构秦淮灯彩,让传统灯会转化为可传播的视觉符号;裘泽栋同学的《再现殷商》将殷墟博物馆青铜器亚长牛尊、妇好鸮面,尊、亚长铜钺等器皿,通过对文物图像的简化抽象,创作了文物IP、手办等衍生作品。

还有,从药斑布纹样的当代转译,到智能穿戴的中医革新,上理工学子用设计语言完成了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对话。这些跃动的灵感,是当代青年笔触下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答卷,为行业点亮了“设计向善”的星火。

据悉,本届毕业展将持续至5月中下旬,开幕式上,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表示,同学们用这场精彩的展览,诠释了上理学子“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AI赋能、拓展国际视野,为艺术设计学科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助力每一位学子在创新实践中成长成才。

原标题:《上理工学子以创智设计诠释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栏目编辑:陆梓华 图片来源:上海理工大学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张炯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