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突然自废核武功,到底是伊朗认怂了,还是伊朗经济崩溃逼出了世纪大妥协呢?
“我们愿意永远放弃核武器”。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贴身顾问沙姆哈尼,5月15日突然松口抛出了让全世界震惊的核交易方案。
具体是销毁核武器级的浓缩铀,接受国际监督,换取美国立即对伊朗解除所有制裁。
这个曾经顶着中东硬骨头名号的波斯帝国,为什么在核问题上突然180度的大转弯呢?
是哈梅内伊真的服软了,还是另有隐情呢?
如果你走到德黑兰的街头,你会看到这样魔幻的场景,加油站排队的私家车绵延数公里。
不是因为油价太贵,而是因为政府每个月配给的60升低价油根本不够用。
超市货架上进口奶粉的价格半年翻了3倍,普通家庭连鸡蛋都要省着吃。
根据伊朗央行的数据,过去五年的制裁已经让伊朗的GDP缩水了15%,通货膨胀率长期维持在40%以上,青年失业率跌破了27%,更致命的是是有出口腰斩。
这个占政府收入60%的命脉产业,日产量从巅峰时期的380万桶,暴跌到不足100万桶。
现在连军用工厂都在生产洗衣机,因为民用市场的利润更高,这是一位德黑兰大学的教授所透露的,现在的经济困局已经动摇到了伊朗政权的根基去。
前两年爆发的投亲抗议,虽然被镇压,但是民众的情绪就像休眠的火山,随时有可能再次喷发。
在伊朗要求用核让步换取经济复苏的呼声,现在广泛流传。
议会内部流出的一份秘密报告显示,85%的议员支持有条件的解除制裁,即便付出核计划缩水的代价。
更值得注意的是最高领袖办公室,罕见的派出核心顾问沙姆哈尼公开喊话。
这种白手套暗操作,暗示着哈梅内伊的默许。
伊朗弃核的背后有着三重算计。
第一自然是经济止损。
如果制裁解除,伊朗可以立即追回被冻结的12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石油出口有望在半年内恢复到每日200万桶。
仅此两项就能够带来每个月30亿美元的收入。
第二个就是技术换时间。
承诺不发展核武器并不等于放弃核能力,民用核技术仍然可以保留浓缩铀。
浓缩铀的风度降到5%以下,反而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为未来突破留足技术储备。
第三就是地缘突围。
通过示好美国,分化美以同盟,同时向中俄展示谈判的诚意,换取更多战略回旋空间。
毕竟在也门,在加沙,在叙利亚的代理人战争已经让伊朗消耗了太多的资源。
放弃核武器对于伊朗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冒险,短期内有可能遭遇革命卫队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
但是从长远看若能够解除制裁实现经济复苏,哈梅内伊政权将获得更加稳固的统治基础。
不过美国是否履约让然是未知数,2015年的伊核协议撕毁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这场实际大妥协绝非简单的认怂这么简单,更像是一招以退为进。
当德黑兰大巴扎里的物价不再高涨,当加油站不再需要警察维持秩序,或许那才是伊朗的希望所在。
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整篇文章吧。
在饥饿面前再锋利的核弹头也赶不上一块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