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来深陷舆论泥沼,一场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而起的轩然大波,正无情地冲击着其品牌根基。数百名小米SU7(参数丨图片) Ultra车主抱团维权,高喊退车退款,将小米汽车推至风口浪尖,曾经被雷军寄予厚望、承载着科技跨界造车梦想的小米汽车,一时间陷入信任危机的深渊。
在小米的宣传蓝图里,SU7 Ultra车型上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堪称一大亮点,宣称复刻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能提升刹车散热效率、增加下压力,仿佛为车辆注入了赛道级的灵魂。然而,现实却给车主们泼了一盆冷水。车主实测时,用鼓风机对着前舱盖开孔处吹风,纸巾却丝毫不动,证明风道毫无导流效果;拆解后更发现,内部构造与普通铝制机盖并无二致,所谓的高性能优势成了镜花水月,这昂贵的前舱盖不过是个昂贵的“装饰品”。
车主们自然咽不下这口气,迅速集结,通过组建维权群、联合录制视频等方式,向小米汽车表达强烈不满。他们手持订单截图,齐声要求退车,维权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热度居高不下。部分车主甚至委托律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发起集体诉讼,要求退一赔三,势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维权风暴,小米汽车在5月7日深夜给出回应,承认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提出补偿方案:未交付订单可改配铝制前舱盖,已提车及锁单用户获赠2万积分(约合2000元)。可这方案一出台,便被车主们吐槽毫无诚意。改配意味着漫长的等待,交付顺序打乱,许多车主等不起;而2000元的积分补偿,与4.2万元的选装费用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难以弥补车主损失。
这场风波对小米汽车的打击立竿见影。4月,小米汽车交付量为2.8万辆,环比下降3.4%,首次出现销量下滑。曾经凭借高性价比和创新营销积攒的口碑,如今在信任危机下摇摇欲坠。消费者购车时本就看重品牌信誉,如今小米汽车被质疑虚假宣传,潜在消费者难免望而却步。更严重的是,这一事件让大众开始审视小米汽车的产品理念与质量把控,曾经因雷军个人魅力与小米品牌光环而吸引来的“米粉”,如今也产生了动摇。
小米汽车必须深刻反思,在追求创新与高性能宣传时,是否忽视了产品实际品质与用户体验的落地。未来,若想挽回局面,必须以更诚恳的态度与车主沟通,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产品研发与宣传环节,要确保信息真实、技术可靠,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否则,这场退车风波,很可能成为小米汽车“造车梦”的巨大阻碍 。当“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年轻人的第一次维权”,小米用实力证明:互联网思维造车,最大的创新是发明新式韭菜收割机。
网友神补刀:“以前抢小米手机要F码,现在退小米车要律师函。”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
官方网站
www.51qc.com
15960183947 黄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