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尹金旺

责 编|张晶

通讯员|王雷 李珍珍

正文共1711个字,预计阅读需6分钟▼

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以满足群众多元法治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普法栏目,融合新媒体传播手段,利用“安庆普法”政务新媒体阵地集群,通过栏目式运营、品牌化包装、全时空传播,先后精心推出《走近“法律明白人”》《“宜”起说“典”事》《“云游”法治安庆》《法治徽韵·安庆画卷》《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专栏,构建起覆盖广、形式活、效果实的线上普法矩阵,“指尖学法”入心入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以情为桥,让法治种子播撒光芒

“一定要小心骗子的花招,冒充亲人、朋友、公检法让你们转钱汇款。骗术五花八门,可千万别上当!”

这是安庆市“法律明白人”走村入户开展普法宣传的日常。俯身、入户、见人、走心……“法律明白人”以唠家常的方式普法,以身边人和事释法,及时传递法律资讯。截至目前,安庆市已累计培育18028名“法律明白人”,每个村居都有6名以上“法律明白人”。他们犹如星星之火,将法治的光芒带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怎样才能让“法律明白人”散发的光照亮更多的人?为此,“安庆普法”推出《走近“法律明白人”》专栏,系统介绍“法律明白人”在搜集社情民意、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村居治理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典型事迹。

创新运用“六尺巷工作法”讲好新时代谦和礼让故事的张耘,倾力描绘和美乡村“法治画卷”的汪品峰,用非遗“老腔调”唱出普法“新花样”的虞观友,“退而不休”的王萍,践行“法治让生活更美好”初心使命的潘思文,顶起乡村善治“半边天”的陈琼,退役不褪色的储诚南,坚持“为复兴村做点事”的查正严,用曲艺“好声音”传递法治“大能量”的汪永松……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件件生动具体的案例,通过《走近“法律明白人”》专栏被广为传颂,凸显了安庆法治实践的地方特色和显著成效,也将“田间地头”的普法智慧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实践。

以文化人,让法治基因触屏可及

桐城市以小巷为经纬,将法治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活场景,组成了“烟火气”满满的普法宣传矩阵。“巷子学法”“一巷一法”……法治文化风景线引来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驻足“打卡”,也让崇法尚礼的文化基因持续萌发。

在宿松县佐坝乡龙门村非遗普法传习基地的大舞台上,传统戏剧文南词与法治宣传相互交融,碰撞出奇妙的非遗法治火花,悠扬婉转的旋律润泽着周边群众的心灵。

太湖县则做实校园法治巡讲,细化巡讲方案,充实队伍力量,丰富活动形式,形成了有制度、有队伍、有方法、有效果的校园法治巡讲特色品牌。

这些法治文化建设成果,只是安庆市法治“大观园”的一个缩影。为立体呈现各地各部门法治文化亮丽地标、亮点活动、地域品牌,《法治徽韵·安庆画卷》专栏以文化为媒,深度梳理“八五”普法以来安庆法治文化的独特印记,让法治文化实践全民参与、法治文化建设成果全民共享。

《“云游”法治安庆》栏目聚焦全市法治文化阵地,以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在云端带领群众领略安庆法治文化公园、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高颜值”。市民群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即可在指尖欣赏法治廊、亭、栏、墙、角、场的无限魅力,接受法治滋养,提升法律素养。

以案为鉴,让法治思维全景透视

民法典与群众的生活工作有着怎样的联系?日常遇到的问题能从中得出怎样的处理结果?安庆市坚持从“受众需求”出发,围绕群体想看、爱看的内容精心策划创作,开设《“宜”起说“典”事》专栏。

该专栏由安庆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律师协会联合打造,依托“安庆普法”微信公众号、“安庆普法”抖音号、网易新闻等平台,聚焦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采用“案情报道+专家点评”的模式,通过图文并茂的事例、妙趣横生的漫画、深度解说的短视频,让民法典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聚焦案例的不仅有《“宜”起说“典”事》。《以案释法》专栏以“解决真问题、回应真需求”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小案件讲述大道理”的普法范式,精选高空抛物、劳动纠纷等12类高频案例,通过“案情动画+法条标注+深度解读”三级解析模式,将民法典等法律知识融入生活场景。截至目前,《“宜”起说“典”事》《以案释法》专栏浏览量均突破10W+,真正实现“一个案例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