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长江中下游梅雨要来了,时间比往年晚些。



气象部门说,江淮6月16日左右入梅,江南18日前后,湖北东部、湖南北部可能到20日。

这推迟和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弱拉尼娜有关,海温异常让副热带高压偏南了。

今年梅雨有三个特征,农民朋友得重点关注。第一是降水总量多但分布不均,长江流域累计雨量比常年增10%-15%。洞庭湖、鄱阳湖周边及皖南山区可能有极端强降水,得防着点。

可江苏北部、浙江东南部前期可能旱,7月上旬后雨水才多起来,旱涝转换要当心。



第二是高温高湿更明显,相对湿度85%-95%,体感温度比实际高3-5℃。武汉、南京这些地方,雨停了副高控制,就像进了蒸笼,得注意防热射病。第三是强对流天气频发,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概率大,城市内涝和山区滑坡风险高。

为啥今年梅雨这么异常?背后有气候因素在起作用。2024年冬季的拉尼娜持续到2025夏季,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1-2个纬度。

南海夏季风爆发也晚了约1周,水汽在江南形成辐合中心,雨带就受影响。还有北极海冰少,极地放大效应改变了环流,可能出现双雨带,华北南部7月上旬或有次生降水。

和历史上的拉尼娜年份比,2016年梅雨量多34%引发洪水,2020年是超长梅雨。2025年情况接近2008年,但极端降水风险更高,这可不能掉以轻心。



不同区域要做好防范,城市群得升级排水系统,上海试点的智慧防汛系统值得关注。农业上,江汉平原水稻区强降水前把田间水位降到20cm以下,用间歇灌溉。洞庭湖棉区推广高垄栽培,结合无人机喷抗渍害制剂,减少涝灾影响。

赣东北、皖南山区风化花岗岩区域滑坡风险高,17.

8万处隐患点要复查。长期来看,全球变暖让梅雨变化不小,本世纪末雨量可能再增15%-20%。

梅雨开始日期每十年提前0.



3天,结束推迟0.5天,旱涝并存的概率提升40%。2025年作为关键评估年,梅雨特征对研究气候很重要,气象部门还开展人工增雨试验。

咱老百姓也要做好应对,家里防潮用除湿机搭配空调,湿度控制在60%以下。

出门关注分钟级降水预报,暴雨预警更新快,提前躲雨别冒险。

湿热天气记得补电解质,每天喝500ml淡盐水,别等口渴了才喝。低洼社区备防水挡板、应急照明,新建住宅地下室要有防水闸门,防患于未然。现在气象卫星监测分辨率到500米级,预报能力国际领先,咱心里更有底了。



建议大家通过官方平台获取定制化梅雨信息,早准备少受灾。

这梅雨年年有,今年情况不一样,提前知晓早应对,减少损失保平安。

具体各地情况还得看临近预报,大家多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安排。以上信息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气象部门发布为准,做好防范最要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