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分子驾驶小型飞机闯入钓鱼岛领空,中国海警直升机在雷达锁定目标后60秒内完成紧急升空拦截。沉默10天后,日本政府出面警告国内右翼分子,要求这些人老实点,不要试图激怒中国。日本同英国,意大利加紧“去美化”,美国"岛链战略"注定要成为历史了!

据观察者网报道称,5月初,一名81岁的日本右翼分子,驾驶着小型飞机出现在中国的钓鱼岛空域。

但这次挑衅,总共持续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日本共同社披露了细节,日方飞机11时19分侵入领空,11时20分就开始折返。

只因中国海警舰载直升机在该飞机闯入的一分钟内,就形成了海空立体驱离态势。

有意思的是,日本当时并没有什么表示,直到事情发生10天后,日本政府才站出来警告民间右翼分子,让他们老实点,不要过度刺激中国。

过去,日本一直变着法的在钓鱼岛挑衅,而如今生怕激怒中国,背后原因耐人寻味:第一,印巴空战之后,中国的实力给日本提了个醒,如今持续挑衅中国,那么迟早会和印度一样。

第二,则是在特朗普的霸权施压下,日本急于寻找出路,而放眼望去,只有中国,能抗住美国的霸权。

日本现在很尴尬,在经贸上依赖于中国的合作项目,在军事上则站队美国。但是多年的低声下气,让日本早就萌生了要摆脱美国控制的想法,尤其是在关税战之后。

看似是日本在左右摇摆,但实际上,却是美国霸权崩塌的开始。

日本前驻美大使藤崎一郎近期警告,特朗普对《日美安保条约》的功利化言论,包括抱怨"日本不需保护美国",正在东京政界引发不满。

石破茂公开表示"不会为汽车关税牺牲农业"后,美方立即反击称日本"每年向美国倾销数百万辆汽车"。

贸易互信赤字飙升至历史峰值的同时,日本防卫省一份内部文件曝光了另一条突围路径:参与英日意六代机项目(GCAP),借英国罗罗发动机技术和意大利雷达系统,摆脱美国对F-35供应链的绝对控制。

据环球时报报道称,日本现在对美国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力上,日本都一直仰人鼻息。

而和日本一样,一直摆脱不了这个局面的,还有英国和意大利,表面是“盟友”,实则是美国餐桌上的一道菜。

为了摆脱这个局面,英日意开始合作,日本拿出独家隐身涂料技术,英国承诺开放人工智能空战系统,意大利则提供舰载适配方案。这种技术捆绑策略直击美国软肋。

五角大楼最新报告显示,盟国武器系统"去美标准化"比例三年内上升12%,连澳大利亚都开始要求战斗机搭载国产相控阵雷达芯片。

冲绳美军基地持续74年的存在,看似是日美同盟的象征,其实是日本的屈辱。而关税,只会促使日本更快的远离美国,向中国靠拢。

尽管中日政治关系受历史问题和美国制约难以彻底回暖,但经济层面已出现微妙变化。RCEP生效后,中日贸易额虽增长12%。石破茂虽公开强调日美同盟,却批准了中日韩自贸区2.0重启谈判。

目前,特朗普虽然暂停了对日本的汽车关税,但却没有完全取消,三菱研究所模拟显示,在美国的持续施压下,日系车企将被迫把30%产能转移至中国。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最新报告显示,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率已攀升至42%,远超其在北美28%的水平。索尼半导体将90%的图像传感器产能布局中国,日产汽车郑州工厂扩建项目投资额较原计划激增40%,这些数字背后是日本精英阶层心照不宣的“中国市场替代方案”。

日本专家表示:汽车产业链重组需要至少5年缓冲期,但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窗口。

如今,欧洲国家已出现分歧,土耳其公开测试英国"暴风雨"战机技术,德国和法国加速FCAS项目研发,这种"去中心化"趋势正在瓦解美国主导的军技合作体系。

美国未来要面临的,是残酷的现实,当第七大经济体的日本不再甘当马前卒,美国在亚太部署的"岛链战略"将失去关键支点。



历史经验表明,霸权体系的崩塌往往始于核心盟友的离心。如今站在十字路口的不仅是日本。全世界都在选边站,而中国,始终稳坐钓鱼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