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当中美关税谈判在日内瓦取得阶段性突破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谈及中美经贸合作前景时提到,"全面开放对中美两国都有利,尤其是中国,这对两岸统一与和平也是好事"。
"统一"二字的表述瞬间引发岛内政治势力的高度敏感。赖清德办公室次日便紧急宣称 "中美磋商未涉及台湾议题",外事部门亦忙不迭重申 "美国对台承诺不变"。
这种急于撇清的姿态,折射出民进党当局对外部势力的深度依赖与内在恐慌,事实上,自赖清德执政以来,其 "倚美谋独" 路线已使台湾逐渐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而台学者的一番话更加让人好奇,除了和统、武统,还有什么统一方式?
«——【·“统一”有何深意·】——»
有专家明确指出,特朗普此举意在将台海问题与关税战进行类比,传递出“只要愿意谈判,任何问题都可和平解决”的信号,回顾历史,历届美国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都被反复提醒:台海问题是中国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越界行为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仍然选择在公开场合提及“统一”,其背后的用意耐人寻味。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是特朗普政府在台海问题上承受压力后的一种策略性表态。
美国《外交政策》季刊曾刊登文章,呼吁特朗普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摆正立场”,明确向赖清德传递反对“台独”的信号,遏制其挑衅行为,避免将美国拖入不必要的战争。
这一观点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内部对于赖清德当局的激进做法存在担忧。
«——【·赖清德抛出“对话条件”·】——»
面对特朗普的言论,赖清德似乎有些坐不住了。在近日的一次专访中,他大言不惭地向大陆提出了所谓的“对话条件”。赖清德表示,两岸可以谈,但前提是大陆必须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采用平等、让台湾有尊严的方式展开交流合作,“用对话取代对抗,用交流取代围堵”。
这番言论一经传出,立即引发了广泛争议,事实上,“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说法并非赖清德首创,蔡英文执政时期就曾提出类似论调,但当时就遭到了两岸专家学者的严厉批评。
众所周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任何脱离这一原则的讨论都无异于空谈。
从岛内政治生态分析,赖清德的"条件论"本质是"深绿基本盘"的政治投名状。民调显示,其支持者中78%认同"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这种结构性民意迫使他必须通过激进言论维系政治基本盘。
但这种"为选举透支台湾前途"的做法,已引发中间选民的强烈反感,赖清德的"对抗式外交"正在透支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与民众安全感。
«——【·“第三种统一方式”·】——»
当"和统"与"武统"的二元叙事陷入胶着时,岛内学者钟琴提出的"实统论"引发广泛讨论。
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渐进统一路径,以大陆海警常态化巡航金门水域、军机绕台演训等实践为支撑,主张通过"主权治理的渐进落实"实现统一,既避免武力冲突的代价,又突破传统谈判框架的局限。
"实统论"的现实依据,源自大陆近年对台工作的"组合拳"效应。自2023年佩洛西窜台后,解放军对台岛的"围岛军演"已实现常态化。
在经济领域,ECFA惠台政策的调整、对"台独"关联企业的制裁,正在重塑两岸经济依存关系——2024年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仍高达42%,但关键产业的"去风险化"趋势已显现。
这种"军事威慑+经济磁吸+文化融合"的三维战略,为"实统"提供了物质基础,相较于"闪电武统"的高烈度冲突、"和平谈判"的长期不确定性,"实统"提供了一种"低损耗、可持续"的折中方案。
«——【·统一是历史必然·】——»
回顾台湾的历史,任何试图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注定是行不通的。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朝设立台湾府,从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到如今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历史的脉络清晰地表明,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现实中,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对待台湾问题上,大陆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陆会容忍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能力、有决心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试图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而对于当前的台海局势,有专家指出,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干扰,但两岸交流合作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认识到,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实现两岸的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特朗普的言论或许只是一个插曲,但它却再次提醒我们,台海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对于赖清德当局来说,放弃“台独”幻想,回到“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信息来源:中美会谈后特朗普突然提“统一”吓坏台当局,“赖政府”反应激烈,郭正亮:两件事表明美国没能力护着赖清德
特朗普突然提“统一”震撼岛内,赖清德活在平行世界中只会自取其辱
特朗普突然提“统一与和平”,台当局紧急回应
赖清德又一“台独”动作,数典忘祖!
喊“民主”口号行专制决策 赖清德真的值得台湾“信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