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声音空灵的法语流行天后是谁?
前两天的戛纳开幕式上,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音乐环节:
一个短发女歌手在钢琴伴奏下深情演唱了一首叫《Confession》的歌:
“到处,到处,都能感受到你在我身旁,在一切里,在一场悠长沉睡的幽深回廊中”
这首歌所献给的对象,是年初因病去世的导演大卫 · 林奇。而演唱者,是出生自蒙特利尔的法语女歌手米莲 · 法玛 Mylène Farmer 。
米莲 · 法玛用这首歌向老友致意。两位是多年的朋友,互相都很欣赏对方的作品,两人曾在 2024 年有一次合作,林奇重新混音了法莫的代表作《Je the trends ton amour(把爱还给你)》,并制作了专辑《Remix-XL》。
而如果看过法玛的照片,听过她唱的歌,不难将她和林奇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两人的气质相当相契。
年轻的时候不仅美丽,有种天真又颓废的张力,让人想起了女巫。
在中国,这个名字大概让部分听众感到有些陌生,但在法国,她是拥有冠单数最多之一的歌手,也是当之无愧的流行天后了。
从 1984 年开始,在法国卖出了 3000 多万张唱片,和斯汀是老友,和 Seal 合作过......法玛的单曲《Désenchantée》自 1991 年问世以来,一直是法国乐坛销量最高的单曲。
34 年了,没有人打破。
这个被称为“法国麦当娜”的红发女歌手,又一直如罂粟一般绽放在法国歌坛的暗夜,危险的,致命的,鲜少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也没有自己的网站。永远克制着自己的公众露闻。
1.
围绕在法玛身上的最准确名词之一就是神秘。
1961 年 9 月,她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后来跟随父母移居法国。在中学毕业后,她进入戏剧学校就读,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进入表演行业,成为了一名电视广告模特。
容貌秀丽,声音飘渺穿透,法玛的条件很优越。
然而,一开始她并没有大火,而是凭借着另类的独特风格,慢慢征服了法语区的听众。
对法玛意义重大的人物,是当时和法玛在大学同系,后来成为著名电影配乐家 Laurent Boutonnat 劳伦特。他听见了法玛独特的嗓音,于是和朋友一起给法玛写了一首歌《Maman a tort》,他听见了法玛自幼“黑暗,消沉”的内心世界,于是为她量身打造了这一首歌曲,讲述了一个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女孩和护士之间的同性爱情。
舞曲节拍,和极具特色的气音,法玛的天赋冲击着所有人耳膜,这个红发女孩一下子就让听众为之狂热。
而法玛和劳伦特的事业合作,也持续了好多年。
这些矛盾的特性,成为了法玛声名和林林总总争议的开始。
2.
1986 年法玛在发行了第一张专辑《Cendres de lune》,专辑取得巨大成功,也让法玛开始在法国走红。她的嗓音,反叛的风格和视觉,常常让人联想起英国那个叫凯特 · 布什的音乐精灵。
听法玛唱歌,想起天籁之喻,又感法语之旖旎浪漫。
1999 年的经典作《Pas le temps de vivre 》,由法玛自己作曲,收录在专辑《Innamoramento》中,献给 1996 年 10 月在车祸中去世的弟弟 Jean - Loup。
法玛是当之无愧的才女,会写能唱。潺潺流水声中,她的声音不经意,感性又亲密。唱着
“Je nai pas le temps de vivre(生而为爱,行不影单)”
这首 2001 年的单曲《California》则是由她自己作词,表达对美国加州的致意。在歌词中,她唱着自我放逐的女子,打算在别处展开新的人生。
这首歌登上了法国单曲榜第七名,也是当年电台播放率最高歌曲之一。
法玛的很多歌曲虽然叫不上名字,但一听就觉得很熟悉:
2010 年这首《Lonely Lisa(孤独的丽萨)》,大概被种在了好多人的回忆里。是首相当上耳的法语说唱。
3.
在这样无所顾忌的轻盈、怪诞、自由里,藏着歌手根本藏无可藏的个性。
法玛曾提及自己喜欢大卫 · 鲍伊和列侬,这张造型让人想起了瘦白公爵
法玛的另一面,是乖张、颓废和暗黑的气质。
前文中提到的《Je te rends ton amour(我把爱还给你)》是法玛最有名的单曲之一,融合了另类摇滚和歌德摇滚曲风,由法玛自己填词。
词曲中致意了著名的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席勒。法玛带着她薄如蝉翼的轻灵嗓音,划破所有朦胧的答案。
还有一首有些哥特和摇滚的歌曲叫《Monkey Me(只是一只猴子)》。
在歌词里法玛唱出了自己年老力衰之后的场景,讲到了生和死,衰弱和健康的对立。
在电吉他声中,法玛的演唱干净和孤寂。如今过了 10 年听还是很有思所感,和最近大火的讲述年龄焦虑的电影《某种物质》有种遥相呼应的意思。
哲学一直是法玛歌曲的亮点。
和 Seal 合作的这首抒情歌曲《Les Mots》,与萨特的作品同名。法玛唱法语,Seal 唱英语,喟叹空灵,歌词还提到了艾米丽 · 狄金森的诗 。
在很多谈情说爱的歌曲里,如果仔细看法玛的词,它流淌着让人注目的“文学性”。
这首歌的 MV 也很有意思,两位歌手泛于苦海孤舟之上,画面灵感来源于杰里科的《美杜莎之筏》,以及莎士比亚的《奥赛罗》。
一边在音乐中持续探索着死亡,孤独,法玛也在各种艺术作品里留下了惊艳的视觉印象。比如这部哥特风格的吸血鬼题材电影《Giorgino》。这应该是“法式哥特”的展现了。
而法玛还“捧红”了一位更为中国听众熟知的法语歌手,艾莉婕 Alizée。后者的首张单曲《Moi…Lolita(洛丽塔)》在欧洲几个国家都取得了冠军,就是法玛作词的。
法玛的审美,作派常常显得不是那么大众,但那些歌曲又总能让人发自内心享受。这样的平衡很难得,也绝对是不枉认识的宝藏歌手。
关于这样一个女人的传闻当然几多:包括她的心理疾病,情感障碍,某某时候又因为健康问题而中断了演艺事业。难懂和危险,纯粹和复杂总是一体两面。
好在如今法玛仍在唱,60 几岁了,嗓子依然美丽,也和人一起想念着那样天才的大卫 · 林奇。两个人都是“我心狂野”。
He is everywhere,法玛的歌声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