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董鑫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强调,要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主持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刘国中,国务委员王小洪、吴政隆、谌贻琴出席会议。
战略立足点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要打造新发展格局,就要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
我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经济体量、市场容量都很大,产业体系很完整,配套能力也很强,供给和需求都能够支撑国内大循环,这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本依托和基础。
当前,强调“做强国内大循环”意义更为重大。
向内看,我国内需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较多。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有利于激活内生增长动力。
向外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全球贸易壁垒增多,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我国当前应对外部冲击的必然选择。
“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在此次会议上,总理提到,要“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时间以来,国务院已多次强调“做强国内大循环”。
2月,李强在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提到,要采取有力举措在做强国内大循环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3月,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
4月,李强在北京调研时强调,“沉着冷静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的困难挑战,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
在此次会议上,李强指出,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独有优势。
“要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经济循环的质量和层次。”
四个重点
做强国内大循环,需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生产、分配、支出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节点,也是构成国内大循环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但国民经济循环仍面临一些堵点,包括收入向消费转化不畅、部分领域供需结构失衡等。
在此次会议上,李强指出,做强国内大循环重点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进一步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二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打造一批新产业新赛道。
三是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完备,发挥各地优势加强专业化分工、地区间协作,持续补链强链拓链,增强产业发展韧性。
四是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加快补齐消费短板,推动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需求。
这是国务院层面今年首次就如何做强国内大循环“划重点”。
李强还指出,要精准有效帮扶外贸企业,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深挖潜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地方打造更多发展亮点。
三位省长发言
新闻联播画面显示,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浙江省省长刘捷、江西省省长叶建春、甘肃省省长任振鹤在会上发言。
其中,三个省份分别来自东、中、西部,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浙江是外贸大省。
国际形势的变化,加速了浙江布局外贸结构改革的步伐。2023年,浙江(含宁波市)入选国内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2024年,浙江印发了《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计认定1018家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01个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
今年以来,浙江各部门都在积极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浙江省商务厅会同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了浙江外贸优品进商圈进商超进电商专场对接会,省市场监管局还专门召开了关于食品流通等方面的标准准入对接会。
江西是消费大省。
2024年,江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3万亿元,增速连续多个季度跑赢全国;今年一季度,江西全省GDP同比增长5.7%,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
今年以来,江西全省发放消费券超12亿元,撬动近100亿元消费规模,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拉动销售增长35%,家电换新撬动50亿元市场。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8.1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甘肃是工业强省。
今年一季度,甘肃全省全省GDP同比增长6.2%,增速排全国第3位,连续13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1%。
有色、电力、医药、建材等支柱产业增势强劲,工业投资增速已连续50个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2.5%。主要工业产品持续增量扩产,其中,黄金、铅、精炼铜、镍、集成电路产量呈两位数增长,原油产量增速居全国第5位,天然气产量增速达89.3%,居全国第1位。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