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诗坛上,李白与杜甫历来被看作是唐诗中的“双子星座”,在这样的光辉下,人们往往忽视了同样以诗词著称的小李杜。

事实上,小李杜的诗词,同样是光焰万丈长。就拿杜牧来说,他以风流的姿态和横溢的才华,写下了无数流传后世的千古名篇。



比如杜牧苦苦等待了14年的姑娘嫁为人妇,他无奈写下一诗,把心中那种难以言说的遗憾,写得流传到了千年之后,这首诗就是《叹花》,其诗如下:

叹花

唐·杜牧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的早年时期,经历与杜甫极为相似,他的祖父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理财家杜佑,曾任过宰相一职,不可谓不风光。

然而,杜牧十岁时,他的祖父杜佑便撒手人寰,他所在的家族亦随之凋零。所以,杜牧的成长之路历尽了世事沧桑。

晚唐的社会,朝政昏暗,世态炎凉,再也难有盛唐的风光。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杜牧的成长。因为他自幼聪慧,才华过人,仅仅在20岁左右,他便博览群书,通晓百家。



公元826年,年仅23岁的杜牧便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阿房宫赋》。凭着这篇文章,杜牧在之后的科举中获得了第五的成绩,他也因此而仕途坦荡。

走上了仕途后,宦海沉浮的日子,让杜牧开始对黑暗的官场产生了厌倦之情,特别是被无端地贴上了牛党的标签后,杜牧便彻底地对官场失去了希望。

后来,势力庞大的牛党在牛李党争中日渐消沉了下去。这让杜牧仅存的一点点梦幻都破灭了。于是,他决定远离这纷扰的尘世。

远离纷扰的尘世后,杜牧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意气风发,而是整日沉湎于青楼之中,与青楼女子为伴,而且这一伴就是半生。

在这里,杜牧忘却了官场中的忧愁烦恨,忘却了人生中的艰难困苦,惬意地享受着那静静的欢愉的时光,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晚唐第一风流才子。

不过,青楼中的这些莺莺燕燕,对于杜牧来说,不过皆是过客。而真正让杜牧刻骨铭心、并为之努力了整整十四年的,是一个他仅仅遇见过一次的女孩。



而他与这个女孩的故事,还得从杜牧早年时说起。彼时,杜牧赏游湖州,偶然间瞥见了一位美丽的女孩。这女孩如出水芙蓉一般,在杜牧眼里,简直是一枝独秀,美得脱俗。

这女孩跟在一位老妇人身旁,只有十岁的光景,脸上还堆满稚气,但她却成功地触动了杜牧的心弦,并使他对之一见倾心,触目难忘。

所以即便是这对母女已经离开了,杜牧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母女二人来到了女孩家,并表达了自己想要迎娶这女孩为妻的意愿。

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不但惊呆了女孩,也惊呆了女孩的母亲,但她随即发现,杜牧谈吐之间,一举一动皆非常人可比,心想:“杜牧此人一定非凡俗之辈。”

看到如此情形,女孩的母亲不敢贸然拒绝,亦不敢随便答应。因此,女孩母亲便以女儿年幼为由,委婉地拒绝了杜牧的求亲。

可好不容易才遇到了今生心动的女孩,杜牧哪里肯轻易地善罢甘休,他赶紧信誓旦旦地说:“我不是现在娶她,而是十年之后,我必娶她!”

见杜牧如此恳切,女孩母亲便答应以十年为期,订下了这门亲事。随后,杜牧说,十年之后,他必定会调到湖州,担任湖州刺史,那时必会风风光光地迎娶女孩。



众人皆以为杜牧是一时戏言,并未放在心上。哪知杜牧却是说到做到,十多年来,他竟矢志不移,为他发下的誓言不懈奋斗。

不知不觉间,十年的光阴就飞逝殆尽,再过了四年,杜牧终于调到了湖州,真的做了湖州刺史。

到了湖州,杜牧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十年前那场美丽的邂逅,想起了十年前的那个女孩,以及他与女孩母亲的那一场十年之约。

因此,杜牧迫不及待前往那女孩家。可一到那女孩家,杜牧便看见她家中有小孩在嬉戏打闹的场景,而当初的那个女孩,便是他们的母亲。

看到如此情形,杜牧不禁怒从中来,怒斥女孩母亲不守约定,老妇却说十年不曾见到杜牧前来,是他违约在先。

十年早就已过去,她以为杜牧早已忘记了此事,眼看女儿到了婚配的年龄,为了不耽误女儿的青春,她不得不将女儿另许人家。

当杜牧再一次见到那女孩之际,心中那失落的心情真的是无以言表。于是心如刀绞的他,当即挥毫泼墨,含泪写下《叹花》,以寄深情。

叹花
唐·杜牧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在这首诗中,杜牧表达了他对世间美好事物消逝不见的那种遗憾。而那种深深的遗憾,实际上就是源自于他心中那段未曾得到的爱情。

所以在这首诗中,杜牧以花为载体,并以寻春来迟,芳华凋零,花谢果硕之景暗喻少女青春消逝,委婉地抒发了他对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与自己擦肩而过的遗憾。

在开头的“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两句中,杜牧表达了当他与那朵花重逢时,她早已不是当初那含苞初绽的模样,而是历经了风雨的洗礼、绿叶繁茂、果实挂满枝头的模样。

这一幕令他感慨万分,想想十年的时光,匆匆而去;美好的事物,瞬间即逝。他也因为迟来而错失春色,无尽悔意,尽皆流露。

这里的一个“”字,如一串沉重的音符,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也是这段哀婉故事的起点;“”即是花,此处用来比喻诗人所喜欢的姑娘。

此句中开头的一个“”字,则饱含了杜牧心中无尽的深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杜牧难掩内心的深深惆怅。



最后两句的“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生动地描绘了风雨过后的景象,此时红花落尽,枝头全是浓郁的绿意和累累的硕果。

这景象宛如那位女孩,她的青春悄然流逝,她也已步入婚姻的殿堂,为人母,而那段美好的时光却如同逝去的花瓣,再也无法挽回。

所以这最后的两句,暗含了诗人无尽的惋惜之情。而这种无尽的惋惜之情,使得杜牧心中充满了伤感、落寞与悔恨,这些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让诗人真的是难以言表。

从整体上来说,此诗的精妙之处在于“比拟”的运用,它以花开花落、绿荫子满的景象,隐喻了少女青春的流逝,步入婚姻育子的阶段。

此比喻微妙而朦胧,含蓄而深邃,使人即便不知此诗背后的故事,也能猜测其中的隐含的寓意。

所以此诗即便只是咏物之作,也堪称是难得的千古名篇。而其中的隐喻手法的巧妙融入,更是使得此诗构思新奇,意蕴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文中图片皆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