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英布的人生,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只要是他听别人的劝,或者是被迫做出的决定,往往会有很好的结局。而他自己做出的决策,一定会有不好的结果在等待他。

这就包括,他最后的兵败身死。

当时,有人出给了上中下三策略。一个从来没见过英布,在西汉史只出场一次就消失的门客薛公,却断言英布会选择下策。

事实,也正如此。

那么,英布是怎么把搞自己成了这个样子呢?他为何要造反?造反后,谋士给他出的上中下三策,又是什么呢?



英布和李唐王室拥有共同的祖先:皋陶。

当然了,英布敢于在秦末汉初扯起反旗的自信,既不是来自辉煌的远古四圣之一他的祖先皋陶,也更不会来自后世的李唐王室的辉煌。

他的自信,来自于某位走街串巷的“客”给他的断语:“当刑而王。”不得不说,被尊为“司法始祖”皋陶的子孙天天盼着“当刑而王”是件挺有意思的事。

从他因为犯法而被判罚黥刑,也就是脸上刻字并还涂上墨水这件事来看,英布确实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他这次犯的错应该也不小,否则也不会受了黥刑,还叠加了四年徒刑“城旦”,被赶去修秦始皇陵,

有意思的是,正像是刚上战场的新兵,需要有一位老班长一样的人物在他背后轻轻踹他一脚一样。

英布的“老班长”就是那位给他“相面”的客。

所以,英布在修建秦始皇陵的时候,非常快乐,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他觉得这事正应了那句话,他要时来运转了。

所以,英布拼命结交那些囚徒中的“大哥”们。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当英布服完四年的城旦刑之后,就带着他的兄弟们跑到江中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秦法苛刻,秦兵精锐,英布的日子不太好过。不然的话,当陈胜吴广起义时,英布也不会选择带着他的人去投奔“鄱君”吴芮。

这一点,倒是和明朝的朱元璋相似。

朱元璋投靠红巾军,娶了郭子兴的义女为妻,以军功起家,开创了大明朝。而英布也得到了身为吴王夫差的后人吴芮的赏识,成了吴芮的东床快婿。

吴芮这个人,不简单。

他是秦丞相李斯亲自建议,由秦朝钦封的“鄱君”,势力范围几乎涵盖如今的江西省全境,手下一万七千人马。

被秦朝封为鄱君之后,既不给他财政上的支持,却也不再收他的税,隐然就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了。

所以,吴芮第一个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发起反抗暴秦统治,也不太奇怪。



英布投靠吴芮后,受吴芮的命令,出兵攻秦,又在项羽麾下,一直担任先锋官,东征西讨,战功赫赫,最终获封九江王。

而吴芮也因战功被封为衡山王。

如果说是那个“客”所说的“当刑而王”,给了英布扯起反旗的勇气,那英布的岳父吴芮,则是给英布指明方向的那个人。

如果英布在封王之后,能够继续从他岳父那里得到指导。那么,也许英布能够有不一样的结局。

可惜,英布当上了九江王,就感觉已经登上了人生的巅峰。所以,当项羽攻打齐国,又想和这位屡立战功的九江王并肩战斗的时候。

英布竟然非常巧合地病了。

当然,西楚霸王的命令是不好违背的,英布就派人带了几千兵马去援助去了,把项羽气得不行。

这事真不怨项羽心眼小。

项羽征召英布是在封他为九江王的第二年。这就相当于,英布刚过上自己向往的小日子,就翻脸就不认人了。

搁谁身上都受不了。

要单单是一个齐国的话,也就算了,可还有一个刘邦虎视眈眈呢。

汉二年的时候,已经平定了三秦一年之久的汉王刘邦终于露出了爪牙。借着给义帝报仇的名义,公开讨伐项羽,并在彭城大败楚军。



国难思良将,项羽又派人去找英布出来帮忙打仗。而英布仍然说自己病重,就是不肯亲自带兵去配合老上司项羽。

项羽本来就不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从此就记恨上了英布,也不肯轻易放过他,不断地派使者去催英布出山。英布呢,这就算骑在马上下不来了,心里头也十分的恐慌,真心害怕项羽秋后算账。

这时候,转机发生了,项羽突然带了三万人从齐地回攻彭城,杀了十万汉军,十几万人溺死于睢水,睢水因此断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