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十四五”
残疾人事业这五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残联系统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奋力谱写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新篇章。中国残联新媒体推出《巡礼“十四五”•残疾人事业这五年》专题报道,展示各地各领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贵州:积善成势绘新篇,助残奋进谱华章
01
打造“积善贵州”慈善助残品牌,营造良好助残氛围
贵州省残联率先在全国省级残联打造慈善助残品牌“积善贵州”,开展“积善贵州”助残行动。一是建强品牌公信力。以“积善贵州·助残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所有慈善项目统一冠名为“积善贵州·某某助残项目(或者工程、行动)”,建立从捐赠方、受赠方到实施方的闭环管理机制,按照“三统一”(统一组织管理、统一项目名称、统一工作调度)和“三坚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慈善属性、坚持信息公开)的原则实施。二是增强品牌影响力。协调中央驻黔和省级主流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形式持续开展“积善贵州”助残行动宣传,不断提高“积善贵州”品牌知晓度、关注度、支持度。同时打造“积善贵州”直播间,通过“贵州残联”抖音号定期开播。同时开展入企宣传,面对面交流宣传“积善贵州”助残行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助残行动中来。三是塑强品牌引领力。省级先后实施了“智慧残联”“石化助残”“法援黔行”“邮爱黔行”“信合有爱”“黔行无碍”等“积善贵州”助残项目。各市州也相继推出了“积善贵州·大爱筑城 通信助残”“善行铜仁,春泥计划”“善行铜仁·雨露助残”“助力残疾儿童康复梦”等项目,“积善贵州”慈善助残行动正成为社会力量参与助残的有效渠道。截至目前,全省残联系统相继开展“积善贵州”扶残助残项目21个,受益残疾人已超过11万人。
图为省康复医院全国康复研究区域中心西南基地挂牌仪式
图为残健融合足球队“积善贵州·梦肢队”登陆榕江“村超”
0 2
残疾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贵州残疾人运动员奋力拼搏、教练员默默深耕,以小投入、大产出,在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屡创佳绩。在第17届夏季残奥会上,贵州残疾人运动员获得8枚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4个第4名、3个第5名、1个第6名,打破三项世界纪录、一项残奥会纪录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奖牌数都较上届残奥会大幅增加,分别占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数的8.5%、奖牌数的11.8%,位列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金牌数第8位、奖牌数第7位、西部省份第1位。继2021年东京残奥会夺得3金3银4铜实现历史性突破之后,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贵州增添了光彩,诠释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13名残疾人入选2024年“新时代的贵州人”,10名在巴黎残奥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的贵州籍残疾人运动员与6名贵州籍奥运健儿一同荣获“拼搏奋进的贵州体育铁军”集体称号。
图为贵州残疾人运动员载誉而归
图为“弘扬残奥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巴黎残奥会贵州优秀运动员进高校开展宣讲活动
0 3
“智慧残联”建设取得新进展
聚焦全省残疾人服务智能化不够、精准化不高、社会化不足等短板弱项,借力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创造性推动建设“智慧残联”大数据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提升残疾人服务能力新路径。积极引进社会资源,着力打造集政用、民用、商用为一体,建设一套“数据中台+监管服务平台+多应用终端”的智慧残联综合数字化服务平台,建立残疾人数据底座,提升残疾人工作场景应用水平,探索残疾人数据价值运用,全面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和能力。
图为“智慧残联”数字服务平台构建框架
0 4
“黔行无碍”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
贵州省残联推出的“黔行无碍”品牌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大特色。这一品牌不仅代表了高铁无障碍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而且通过品牌化的方式提升了公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和支持。一是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了由省检察院、省残联、省住建厅、成都铁路局等多部门参与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有效解决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复杂问题。二是协调相关机构关注残疾人出行需求。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特别关注盲人和装配假肢残疾旅客等出行需求。例如,针对盲人出行的人行横道过街语音提示设施的排查和升级改造,以及贵阳机场对装配假肢残疾人旅客安检程序的优化,都体现了对残疾人特殊群体出行需求的重视和响应。三是无障碍体验与监督。组织残疾人作为无障碍体验员参与市政无障碍设施改造的验收工作,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实际效果,也体现了对残疾人主体地位的尊重和赋权。四是开展调研督导与宣传。通过与省住建厅、省检察院、成都铁路局等部门联合开展调研督导和宣传,推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亮点和特色体现在其品牌化战略、跨部门协作、关注残疾人特殊群体出行需求、无障碍体验与监督以及积极的调研督导和宣传活动等方面。这些做法不仅推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0 5
“高效办成一件事”更好为残疾人服务
联合省政务中心、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医保局于2023年出台《贵州省“扶残助困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整合部门资源、精简办事材料、再造审批流程、同步共享数据,将扶残助困事项办理“多部门”“多流程”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加快推动政务服务由政府供给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2024年,省残联充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赋能支撑,建设贵州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直连200余家残疾评定机构,重塑业务流程,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由多部门“往返办”向“智能联办”转变,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流程一体化办理。针对中国残联、民政部、省人社厅自建业务系统需要的户籍地址、居住地址等名称、基本信息字段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业务表单智能去重合并,建立了一表数据跨部门映射关系,形成了“一张表单”,实现申请人一次填表、系统自动拆分、后台自动转办的一体化办理,大幅减轻了申请人填表负担。办理时间由62个工作日压缩为21个工作日、提交材料由20份减少到最多12份、跑腿次数由5次减少到1次、办理环节由5个减少到1个,服务质量和效率均得到了很大提升,赢得了广大残疾人的一致肯定和好评。这项工作在2024年国办政务办举办的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视频会议上作为贵州唯一代表作交流发言。
0 6
就业服务一体化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
通过残疾人就业创业制度顶层设计,把残疾人就业创业和培训工作融为一体,整体推进。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贵州省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与省投资促进局联合印发《贵州省做好用工企业与求职残疾人一体化服务工作方案》,加大供需对接服务力度,实现用工企业与求职残疾人之间信息互联互通,构建“人力开发—就业指导—供需对接—就业维护”全链条的一体化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联合人社厅、财政厅、文旅厅和教育厅制定《贵州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实施方案》,联合人社厅制定了《贵州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全省各级残联与人社部门和招商引资部门均成立了残疾人一体化服务专班,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
图为残疾人创业示范企业
0 7
基层组织建设更加规范
紧盯残疾人工作的难点堵点,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全省积极推动毕节市织金县“运用残保金解决基层残联专职委员待遇+促进残疾人就业+提升基层残联工作效力”经验做法,推动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夯实残疾人基层组织,提升村级残协规范化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贵阳市、黔南州采用多种资金方式全部解决基层残联专职委员待遇,全省超过一半以上的县通过各种资金方式解决基层残联专职委员待遇;黔东南州台江县通过配置村(社区)残疾人专职服务员方式率先在全省解决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待遇,大幅提升了基层残疾人工作效率。
0 8
精准康复服务让残疾人享受更好服务
持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27.97万名残疾人享受基本康复服务,1.26万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88万名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全省52家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运营,53家定点康复机构实现规范化建设。省康复中心联合贵州中医二附院创办儿童康复教育示范基地。成立了全省首家以康复为特色的公立三级专科医院——贵州省康复医院,填补了贵州无省级康复医院的空白。争取“全国康复区域研究中心西南中心的示范基地”“贵州省孤独症儿童评估诊疗中心”“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贵州示范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
图为听障儿童在贵州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
0 9
残疾人职业教育上新台阶
深入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7.1%,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率达99.79%。继续加大对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学校目前已开设计算机运用、工艺美术、中医推拿、民间传统工艺、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专业,在校学生突破1000,创历史新高。针对学生的心智特点和专业发展前景,先后与多家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搭建学生就业平台。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加快贵州特教中职校设施改造和设备完善,五年来,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支持特教中职校和贵州盛华职业学院1375.65万元。主要用于学校信息无障碍建设、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建设等。
来源 | 贵州残联
编辑 | 张雪飞
审核 | 张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