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现房销售一直在扰动着市场的神经。
特别是5月13日,三线小城河南省信阳市宣布新出让土地将全面实行现房销售的消息,让市场大呼“现房销售已逼近”。
市场担忧,推行现房销售会加剧房企压力,影响楼市企稳。但是众多机构研究分析,现房销售不会“一刀切”推行,不必过度担忧其对行业的冲击。
01 推行现房销售的系列影响
华创证券研究分析,现房销售可能也会带来一系列影响。
一是,现房销售可能降低房企的拿地力度和风险偏好,导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下滑,进而影响广义财政链,并会通过收入端对房价产生一定压力。
二是,推行现房销售,会导致新房销售面积进一步下滑,对房企投资支撑变差,可能会影响开发投资完成额。
三是,房企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升。现房销售会降低项目IRR,开发周期拉长,对于前期资产负债表稳定、不断拿地换储的开发商,会造成资金压力。
国金证券研究同时认为,配套的各类政策尚未明晰,推现房销售会进一步影响房企现金流,若引发房企信用危机,不利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02 现房销售制度会如何演进
华泰证券于5月14日发表了题为《现房销售制度会如何演进?》的最新研报。
其认为,作为房地产新模式的一环,现房销售制度或会在未来某个时点进一步推出,但其离真正完善并长期运行的阶段预计还需要很长时间。
据华泰证券梳理,我国早在2016年就有苏州、南京、深圳在土地层面尝试过现房销售,将土地溢价率和现房销售绑定,当时的目的是为降低土地市场热度,之后现房销售试点逐步淡化。
而此次再次启动讨论,是从2022年房企保交楼阶段开始,背景与2016年阶段并不相同。此次提出更加聚焦长远,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制度改革的拼图。
天风证券研究也认为,向现房销售过渡仍需时间。
据中指院统计,自2022年末以来,全国已有超30个省(市)试点现房销售及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另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24年我国现房销售面积约3亿平米,占比已达30.84%。
天风证券认为,虽然从长期视角看,现房销售保护购房者利益的同时,也符合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但在当前房价波动走势背景下,考虑行业基本面呵护基调,预计短期仍会以试点扩大化、新老划断等形式过渡推进。
03 不必过度担忧对行业的冲击
虽然现房销售引发了市场短期情绪冲击,但业内普遍认为,不必过度担忧现房销售对行业的冲击。华泰证券给出了如下理由:
一是,预计现房销售会以试点形式推进,率先从低能级城市开始,高能级城市推进的节奏预计会更加循序渐进。
2024年3月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要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明确指出推进现房销售不能搞“一刀切”。
再比如率先落地现房销售的信阳,为低能级城市,去化缓慢,本身库存多为现房,因此切换为现房销售对市场的影响也有限。
二是,预计推行现房销售会“新老划断”。
2024年8月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提出,现房销售指导仅针对增量,对存量项目影响有限。此次信阳发布的政策也明确按“新老有别”的原则执行。
即:已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仍按老办法申请预售许可;文件印发后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需达到主体封顶方可申报预售许可;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则一律实行现房销售。
三是预计会有融资配套政策。
2024年8月国新办会议上,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明确“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指导地方选择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土地出让时就约定实行现房销售,结合实践制定配套政策”。
结合今年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金管总局局长宣布“将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的表态,业内认为,现房销售的配套政策大概率包括对应的融资等相关支持政策。
四是,房企对现房销售的适应度已有所强化。华泰证券认为,经历了房地产一轮景气度下行,房企现房库存和财务管控能力都已有所提升。
04更应关注止跌回稳增量政策
综合分析,现房销售短期内不会全面落地。研究普遍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仍然是局部修复,全局企稳仍需政策呵护,更加需要关注的依然是“止跌回稳”增量政策。
可期待的包括:
1)“箭在弦上”的新模式融资配套,包括金管总局释放的房地产开发、个人住房、城市更新等贷款管理办法。
天风证券分析,预计在收储层面、白名单常态化机制及预售资金封闭流转机制层面,存在优化的空间。
2)京沪深继续放松限购。比如可进一步扩大非限购区域,以及缩短限购所需的社保或个税缴纳年限,来进一步带动改善性置业需求。
3)进一步降低交易税费。比如一线城市出售二手房时的“满五不唯一”的个税,限制了部分改善性需求的释放,尤其是对“卖一买一”的置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