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幼儿农耕教育,近日,济源市天坛路幼儿园在西苑多功能厅举行银发农艺师志愿者聘书颁发仪式,45名农业领域“老把式”正式受聘成为园所农耕教育导师,为幼儿劳动教育注入“银发力量”。
仪式在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李红新园长在致辞中深情表示:“农耕文化是刻在中华文明里的基因,邀请各位银发志愿者入园,正是希望用你们的经验与热忱,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劳动的种子。”随后,杨绯园长现场宣读志愿者职责与名单,当银发志愿者们接过聘书时,台下响起热烈掌声。集体宣誓环节中,“以农艺传知识,以真心育幼苗”的誓言掷地有声,彰显着“银发园丁”的育人初心。
“我是保安,也是农艺师志愿者。守护安全是责任,分享种植经验是热爱。”志愿者代表邢长红的发言朴实而动人。他讲述了自己主动参与农耕园建设的初衷:“翻土时仿佛回到青春岁月,看到孩子们围在菜畦边问‘种子多久发芽’,就觉得这份付出特别有意义。”他承诺,将结合二十四节气设计种植活动,让孩子们在浇水、除草中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仪式结束后,老师带领志愿者走进农耕园。“番茄要搭架子,黄瓜喜欢阳光充足”“拔草时注意别伤了菜根”……志愿者们一边示范劳作技巧,一边交流管理方法。现场互动频繁,笑声与讲解声此起彼伏。
据悉,天坛路幼儿园农耕教育始于2021年,此次引入银发志愿者团队,旨在通过“传帮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未来,该园将借助银发力量,让农耕文化从“课本”走向“生活”,助力幼儿在劳动中感知自然韵律、厚植乡土情怀。
“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一位志愿者感慨道,“能把一辈子的种地经验讲给孩子们听,这就是最有意义的‘老有所为’。”这场跨越代际的“农耕之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当银发与青苗在田垄间相遇,劳动的意义正以最生动的方式悄然生长。(供稿:聂青云)
编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