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城市的英雄往往出现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救人也有错?"外卖小哥李明站在被告席上,
握紧的拳头因用力而泛白,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对面,西装革履的林先生和神情冷漠的妻子坐在原告席上,眼神中透着愤怒和不屑。
这对夫妇正在起诉那个三个月前从湖中救出他们孩子的外卖员,索赔金额高达30万元。
旁听席上,鸦雀无声。谁也没想到,一场人命关天的救援行动,
最终会演变成一场激烈的法庭对决。
这究竟是一场道德的沦丧,还是隐藏着更深的真相?
当善良与正义在法庭上交锋,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01
四月的春风带着微凉,吹过城市中心的明湖公园。
李明是"闪送"平台的一名外卖骑手,26岁,来自河南农村,
在这座繁华都市已奋斗了五年。那天下午两点,他正骑着电动车穿梭在车流中,
准备送完手上最后一单。"叮咚",手机响起,又一单新订单。李明看了眼时间,
咬咬牙接了下来。多一单,就多一份收入,这个月房租还差两百。
明湖公园是必经之路,按导航显示可以节省三分钟。李明骑着车,
余光瞥见湖边聚集了几个人,似乎在指着什么惊呼。"救命啊!有孩子掉水里了!"
李明猛地刹车,顺着呼喊声望去,湖水中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在挣扎,
小手不断拍打着水面,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岸边的几位老人正焦急地大喊,但都不敢下水。
"妈的,这么多人就看着?"李明骂了一句,丢下电动车,撕掉外卖头盔,
一个箭步冲向湖边。没有犹豫,李明纵身跳入及胸的湖水中。他在水中快速前进,
几个猛冲便游到了孩子身边。此时,孩子已经沉入水中,再次浮起时,小脸已经发青。
李明一把抓住孩子的衣领,另一只手使劲划水向岸边游去。
"快!快打120!"李明上岸后大喊,将孩子平放在地上。孩子已经不省人事,
没有呼吸迹象。李明曾经在工地工作过,记得安全培训中学过一些急救知识。
他立即开始对孩子进行心肺复苏,双手交叉按压小小的胸膛,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咳、咳咳..."大约三十秒后,孩子终于咳出一口水,微弱地呼吸起来。
周围响起了掌声和欢呼。救护车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李明松了一口气,浑身湿透,蹲坐在地上大口喘气。他看着已经恢复些许血色的孩子,
疲惫地笑了笑。"谢谢你,小伙子!你真是个英雄!"一位老大爷激动地拍着李明的肩膀。
救护车到达后,医护人员迅速接管了孩子的救治工作,将孩子送往医院。
李明婉拒了围观群众要给他买干衣服的好意,湿漉漉地骑上电动车,
继续去送他那已经延误的外卖。"迟到了,客户会投诉的。"他自言自语道,
丝毫没想到这个善举会在日后给他带来怎样的麻烦。
02
救人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当地媒体以《外卖小哥舍命救人冷漠社会中的一股暖流》为题,
报道了这一事件。李明的照片出现在新闻中,穿着湿透的外卖制服,
蹲在湖边的模样让很多市民为之动容。"闪送"公司也借机大做宣传,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长文,称赞李明是"公司的骄傲",
并给予他1000元奖金和一周带薪休假。正当李明享受着英雄的荣誉,
准备在休假期间回老家看看父母时,一纸法院传票将他从云端拉回现实。
"什么?我被起诉了?"李明看着手中的传票,一脸不敢相信。
传票上写着,原告林志强、林妍夫妇控告李明在救助其五岁儿子林浩时,
因操作不当导致孩子多处受伤,要求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30万元。
李明第一反应是:这一定是个恶作剧。然而,当他联系法院确认后,才知道这是真的。
原来,被救的孩子在医院检查后发现有两根肋骨轻微骨折、肺部轻度损伤,
医生的诊断是"可能与心肺复苏时的按压有关"。这个消息很快在网络上传开,
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这是什么白眼狼?救命之恩竟然反告?" "现在做好人太难了,
连救人都要被告!" "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心肺复苏确实可能导致肋骨骨折,这是医学常识。" "救人需要专业,
不专业的救助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家长有权利为孩子争取权益,
但索赔30万是否过高,值得商榷。"
事件持续发酵,李明的个人信息被网友扒出——他只是个普通的外卖员,
月收入不足8000元,还有年迈的父母要赡养。
而原告林志强是本地一家科技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家庭条件优越。
这更加剧了公众对这起诉讼的不满,很多人开始在林志强公司的社交媒体账号下留言,
谴责他的行为。压力之下,林志强接受了一家媒体的采访,试图澄清事实。
"我非常感谢李先生救了我儿子,真的,"林志强说,"但事实是,
我儿子当时只是在湖边的浅水区玩耍,并没有溺水危险。是李先生误判了情况,
强行将我儿子从水中拖出来,过程中造成了伤害。更严重的是,
他对我五岁的孩子实施了不专业的心肺复苏,导致肋骨骨折。"
"医生说,这些伤势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林志强的妻子林妍补充道,
眼中含着泪水,"我们不想把事情闹大,只是希望他能承担责任。"
这段采访再次引爆舆论。网友们开始分成两派:一边倾向于同情李明,
认为"好人难做";另一边则认为林志强夫妇有权为孩子争取权益,"救人不是肇事的借口"。
03
随着案件的进展,媒体深入挖掘了事件的更多细节。有媒体走访了事发现场的目击证人。
一位在场的退休教师张阿姨表示:"我亲眼看到那孩子是在湖中央挣扎的,
绝对不是什么浅水区!如果不是那位外卖小哥,孩子肯定会出事。"
另一位目击者却提供了不同的说法:"孩子确实是在靠近岸边的位置,
水应该没到他的胸口,但他可能是被吓到了才会挣扎。"各种说法众说纷纭,
真相似乎被淹没在了舆论的漩涡中。与此同时,李明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虽然"闪送"公司表面上表示支持他,但私下里已经减少了给他派单的数量,
害怕卷入纠纷。李明的收入锐减,而律师费和即将到来的诉讼却让他倍感压力。
"也许我应该道歉并赔钱了事?"李明在一次采访中无奈地说,"我真的只是想救人,
没想到会变成这样。"这句话引发了更多公众的同情。
一家知名律所的合伙人王律师主动联系李明,表示愿意无偿为他辩护。
"我接这个案子不是为了出名,"王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说,"而是不能让见义勇为者寒心。
这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林志强一家则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有报道称,林志强的公司因这起事件的负面影响,正在考虑对他进行处分。
林妍在一次购物时被路人认出,遭到了言语攻击。甚至有人给他们家发送了威胁信息。
但林志强夫妇依然坚持诉讼。"这不是钱的问题,
"林志强在一次不得不出面的记者会上表示,"是原则问题。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以救人为名,不管后果地实施救助,那么更多的人可能会受到伤害。"
案件引发的讨论已经超出了个案本身,上升到了关于见义勇为的法律保障、
救助者责任边界、急救知识普及等社会议题的层面。
随着庭审日期的临近,舆论的压力达到了顶峰。法院外聚集了大量媒体记者和围观群众,
这个原本普通的民事案件,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场关乎社会道德和法律边界的公众事件。
就在开庭前一天,一条匿名消息在网络上流传:"这个案子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有隐情。"
没人知道这条消息的真假,但它无疑为即将开始的庭审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审判日,法院门口人山人海。李明穿着一身借来的西装,看起来局促不安。
王律师拍拍他的肩膀,低声安慰:"相信法律,会还你一个公道。"
另一边,林志强夫妇在多名保镖的护送下抵达法院,神情严肃而坚定。
当法官宣布庭审开始,整个法庭都屏息以待,所有人都知道,
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官司,而是一场关乎社会价值观的较量。
谁也没想到,接下来的庭审过程会如此出人意料。
04
法庭内灯光明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感。
"全体起立!"书记员高声宣布,法官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法席。
"现在开始审理原告林志强、林妍诉被告李明人身损害赔偿一案。"
法官简短地介绍了案情,然后示意原告方陈述。
林志强的律师孙律师身着笔挺的黑色西装,自信地站起身来。他声音洪亮,措辞精准,
仿佛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将事件一层层剖析。
"尊敬的法官,我方孩子林浩当日确实在明湖公园玩耍,
但与被告所宣称的'溺水'情况完全不符。我们有证据表明,孩子当时只是在浅水区嬉戏,
并无生命危险。"孙律师拿出一叠医疗诊断报告,"这是三家医院的诊断结果,
一致认为孩子的肋骨骨折和肺部损伤与不当的心肺复苏操作直接相关。
被告李明虽然出于好意,但其不专业的救助行为导致了我方孩子的严重伤害。"
林志强坐在席位上,眼神坚定。他的妻子林妍则低着头,时不时用手帕擦拭眼角。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
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我方孩子并未处于生命危险中,被告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法律保护的范围。"
法庭上一片寂静,只听得到孙律师铿锵有力的声音。
"此外,即使是在紧急情况下,救助者也应当尽可能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救助。
被告作为一名普通外卖员,并无专业救生和急救知识,
却对一个幼童实施了过度的心肺复苏,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
李明听着这些指控,脸色越来越苍白。他紧握双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却强忍着不发一言。"因此,我方请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医疗费用、后续治疗费用、
精神损失费等共计30万元。这不仅仅是为了我方孩子的权益,
更是为了确立一个社会准则:救人需要承担责任,善意不是万能的挡箭牌。"
孙律师说完,轻轻鞠了一躬,坐回原位。庭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轮到被告方发言,王律师站起身,与对方的咄咄逼人不同,他的语气更为平和。
"法官大人,我想先请在场的每一位扪心自问:如果您看到一个孩子在水中挣扎,
您会站在岸边思考他是否真的处于危险中,还是会立即跳下水去救人?"
这个问题让法庭内的气氛微妙地变化了。"我的当事人李明,一个普通的外卖员,
在那危急时刻,他选择了后者。也许他的救助方式不够专业,
但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没有普及足够的急救知识。在生死攸关的时刻,
他做了他认为正确的事。"王律师拿出几份证人证言,
"这些都是事发当天在场目击者的证词,他们一致认为,如果不是李明及时相救,
后果不堪设想。"李明终于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关于原告方声称的'浅水区'说法,
我方有充分理由质疑。如果孩子真的只是在浅水区玩耍,
为什么周围的成年人都没有下水救援?为什么现场多位目击者都表示看到孩子在'挣扎'?"
王律师的声音变得更加有力,"更重要的是,原告方的说法存在明显矛盾:
如果孩子真的只是在浅水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需要实施心肺复苏?"
林志强的脸色微微变化,与妻子交换了一个眼神。"至于心肺复苏导致的伤害,
这是医学上公认的可能后果。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即使是专业人士实施的心肺复苏,
也有30%的几率导致肋骨骨折。这不应该成为指责救助者的理由。"
法庭内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支持李明的旁听者中有人小声叫好,立即被法警制止。
就在双方辩论陷入白热化的时刻,法官突然敲了敲法槌,打断了双方的交锋。
"我想,在继续辩论之前,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证据需要展示。"法官的声音平静却不容质疑。
法庭内的大屏幕缓缓降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里。
"这是公园监控系统提供的录像资料,之前因为技术原因一直无法提取。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事情的真相。"随着法官的话音落下,屏幕亮了起来。
录像开始播放的瞬间,林志强的脸色突然大变,他的妻子更是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
慌乱地抓住了丈夫的手臂。
李明和他的律师也瞪大了眼睛,似乎同样没有预料到这段录像的存在。
法庭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注视着屏幕上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