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5日报道(文/马志异 康逸)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北约20公里处的布伦东克集中营,初建于20世纪初,一战时曾作为比利时的防御工事,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这里被纳粹德国改造成了集中营。
如今,它已成为一座国家纪念馆,向公众揭示二战期间在此发生的暴行,也向世人永久敲响勿忘历史的警钟。记者在二战欧洲战场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走进了这座历史遗址。
布伦东克集中营的入口,是一扇沉重的灰色大门,带刺的铁丝网如同冰冷的钢铁藤蔓,密密匝匝盘踞在四周。高大的混凝土堡垒四周环绕着护城河,即使室外30多摄氏度艳阳高照,步入其中仍觉阴冷潮湿。内部几乎看不见自然光,腐败的霉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瞬间屏住呼吸。
作为欧洲保存最完好的纳粹集中营之一,整个建筑保持了二战时的原貌。狭小的牢房、剥落的墙皮、幽暗的隔离室、阴森的刑讯室、高高悬挂的绞首架……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泛黄的文件、大量珍贵的幸存者影像资料,一一呈现眼前,帮助参观者更加直观、真切地了解当年囚犯在这里遭受的非人虐待和迫害。穿行其间,每一步仿佛都踩在历史的伤口上,令人不寒而栗,恍如走进人间地狱。
与奥斯威辛集中营不同,布伦东克集中营不是一个专门用于大规模屠杀的灭绝营,而是纳粹用来关押抵抗运动成员、政治犯及犹太人的牢狱。但这里的囚犯同样承受极端的折磨:饥饿、疾病、过度劳役、无休止的刑讯……布伦东克的酷刑不仅摧残肉体,更妄图彻底击垮人的意志。
馆内珍藏的影像资料如实记录了这里暗无天日的生活:囚犯们日复一日,搬运沙土、堆砌泥块,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劳役,直至精疲力竭。守卫的辱骂、殴打声此起彼伏,混杂着呻吟与惨叫,令人胆寒。这里每天至少点名四次,囚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精神高度紧绷。尤其令人恐惧的,是那间位于堡垒深处的刑讯室。没有窗户的密闭空间,墙上悬挂着绳索、放置着锈迹斑斑的刑具。水泥地上有一个孔洞——据说那是为了方便冲洗受刑者的鲜血。
集中营外,一座引人注目的雕塑《致敬抵抗》静静矗立着。这是比利时艺术家汤姆·弗兰岑于2021年创作的纪念作品,一只巨大的铁锈色军靴下,雕刻着一群挣扎与反抗的人们。这不仅是对抗争者的纪念,也是对所有在二战中受害者的深切致敬,提醒世人:和平与自由得来不易,必须世代珍视。
每年有不少政府官员、退伍军人、幸存者后代以及青年学生前来举行纪念活动,重温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平日里,学校参观、历史讲座、展览也在这里常态化进行。不少人专门从德国、荷兰和法国等地赶来参观。在记者探访当天,一共遇到四波学校组织的团体参观,大中小学生都有。讲解员声情并茂,学生们个个面色凝重,用双眼双耳,将这段历史深深刻入脑海。
一位来自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学生动情地告诉记者:“我们虽然未曾亲历,但学校经常会组织纪念活动,这很重要,帮助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审视那段历史。”他说:“许多亲历者已离世,我们听到的直接证言越来越少。正因如此,我们更有责任去铭记,因为战争的阴影从未彻底远去,而历史也确实可能重演。”
布伦东克集中营内不少地方记录着遇难者姓名、陈列着他们的照片。这是历史的警示,也是对后世的叮咛:这段历史绝不能重演。
比利时布伦东克集中营旧址(刘宇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