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冲上热搜:
5月12日,上海戏剧学院发布了2025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
有眼尖的网友在名单中发现了黄晓明和金世佳
不是吧?现在娱乐圈已经这么卷了吗?
这年头,明星不读个博都不好意思上热搜了?
虽然黄晓明和金世佳同时出现在名单内
但是网友们对此的评论却是两极分化
对于黄晓明大家持怀疑态度:
对于金世佳大家都表示肯定:
好了,玩归玩,闹归闹。
虽然小明哥打字时的姿势像老年人,
但是他有很多作品都很经典,像《神雕侠侣》《大汉天子》等,他的演技还是被观众认可的~
毕竟可是拿了2次金鸡奖+百花奖的男人!
有一部分网友表示疑惑:
他们已经是硕士了吗?怎么就突然考博士了?
还是本科也可以直接读博?
他们明星报考是不是有特权?
比我们普通人报考普通专业更容易?
既然大家都这么感兴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唠唠~
以小明哥为例,他是以申请-审核制(在职博士的一种形式)的形式申读博士的,需要满足:
①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
③专业成果要求:黄晓明凭借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等多项权威奖项,以及担任制片人、影视项目操盘经验,符合这一条件。
从图中可以看出他报考的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艺术管理/戏剧策划”专业博士学位,属于艺术专业博士(专博)
与普通学术博士的对比
选拔逻辑差异
艺术专博:以实践成果和行业经验为核心考核标准,论文可以是作品创作而非纯理论研究。
学术博士:侧重学术研究能力,需通过传统考试(如英语、专业课笔试)并发表高水平论文。
明星考生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明星的行业履历(如票房号召力、奖项)在初筛阶段具有“合规优势”;艺术专博的设立初衷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明星的实践积累更易匹配培养目标。
劣势:仍需通过系统性备考应对笔试(如政治理论、专业课),且毕业要求严格(如10万字论文、盲审通过率仅68%)
录取难度是否更低?
对于明星而言,艺术专博的赛道选择更适配其职业背景,因此申请难度可能低于普通学术博士。但考试流程(加试、复试)的规范性并未降低,仍需通过严格考核。
普通考生若缺乏行业成就,则需通过传统学术路径竞争,难度集中于论文发表和理论创新。
好了,吃了娱乐圈的“学术瓜”之后,也来看看跟我们普通人密切相关的入学方式吧~
入学方式
在职博士常见的入学方式有三种:同等学力申博、统考博士和申请-审核制博士
同等学力申博
同等学力博士是先入学再考试,学员先报名高校开设的博士生培训班,经过2-3年的学习后,可以报名参加同等学力申博的考试,通过后可以拿到博士学位。
报名时间:
原则上报名时间没有明确限制,全年时间都可咨询报名。
报名要求:
需要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并在该领域工作5年以上,发表过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统考博士(双证)
统招在职博士需要参加各个高校自主命题的博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毕业后可以获得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
报名时间:
各院校的报名时间有所不同,一般分为春季和秋季招生。春季报名时间大致在头年11月-次年1月,秋季报名时间在同年5-7月。建议密切关注目标院校官网,以免错过报名时间。
报名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学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系统,按照系统提示填写个人信息、上传报名材料即可。
报名要求:
学历要求:拥有硕士学位,包括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于录取当年开学报到前获得硕士学位)或已通过审批的提前毕业手续。
学术要求:申请人需有两名与本学科相关的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并且以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报考的考生需发表至少1篇C1级以上学术论文。
申请-审核制博士
是各高校通过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一般主要流程由“材料递交与审核”、“笔试环节”、“面试环节”三部分组成。
报名时间:
各院校的报名时间有所不同,
报名要求:
学历要求:学士学位满6年,已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境外学历需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学术论文:需在报考学科或相关领域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如CSSCI、SCI、SSCI等期刊论文。
英语水平:通常要求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或达到一定的托福、雅思成绩。
报名方式:
院校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
3种路径怎么选
适合人群:
若快速拿证:选同等学力(但单证风险高);
若冲刺名校:选申请审核制(需提前攒论文);
若求稳妥双证:选统考双证(但备考压力最大)
考试难度
双证博士 > 申请审核制 > 同等学力申博
证书含金量:
双证博士 ≈ 申请审核制 > 同等学力申博
证书验证:
双证博士:学信网(学历)+学位网(学位)双验证;
单证博士:仅学位网可查。
普通人该如何破局
我们发现,近年来选择读博的明星越来越多。
不少吃瓜群众发出灵魂拷问:明星扎堆读博,到底是真学霸,还是新型“镀金术”?
小编认为,他们也只是在寻求突破自身困境的方法罢了。
在这个各行各业都不景气的经济下行周期,我们普通人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布局自己的中年职场之路,以便平稳度过“35岁困境”,甚至化危机为转机。
构建“职业壁垒”,学历即硬通货
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深耕自己的专业技能,更要不断拓展外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职场亘古不变的真理 是:经济好的时候,学历让你跑得快;经济差的时候,学历让你活得久!
撬动“资源杠杆”,人脉即摇钱树
除了自身努力,我们也要学会借助人脉的力量。在职博士同学多为企业高管等各行业的佼佼者,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拓展自己的视野,打破思维的局限,还能在资源上共享和整合,实现共赢。
提高“抗险能力”,认知即破窗锤
在职博士的核心价值在于系统性知识重构。读博不会让寒冬消失,但能给你造暖气的本事。真正的破局,从不靠镀金的虚名,而靠真才实学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