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省电又护眼”几乎是全民共识,但越来越多人发现: 晚上开灯反而眼睛酸胀?明明换了LED,电费却没少交?真相可能让你大跌眼镜——劣质LED灯,正在悄悄“伤眼又费电”!尤其这5种LED灯是“视力杀手+电费刺客”

1、 “频闪灯”——看久了头晕眼花



“频闪灯”特征:用手机摄像头对准灯光,出现明显闪烁条纹。

危害:长期使用会引发眼疲劳、头痛,甚至诱发光敏性癫痫。

避坑指南:选择标注“无可视频闪”的灯具,或认准《IEC频闪认证》。

2、 “蓝光灯”——视网膜的隐形敌人



特征:灯光发白刺眼,甚至带蓝紫色调。

危害:高能蓝光穿透角膜,直达视网膜,增加黄斑病变风险,还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

避坑指南:选择“低蓝光认证”(如RG0级)产品,色温控制在4000K以下。

3、“显色差灯”——看什么都“褪色”



特征:物体颜色失真,比如红苹果看起来发灰。

危害:长期处于低显色性环境(Ra<80),会降低视力敏感度,儿童易近视。

避坑指南:认准显色指数Ra>90的灯具,看书画画选Ra>95。

4、 “瓦数虚标灯”——费电的“大忽悠”



特征:标称“10W抵100W”,实际亮度连蜡烛都不如。

危害:为了看清被迫开更多灯,电费翻倍!

避坑指南:按空间选功率(如卧室5W/㎡,客厅3W/㎡),优先选大品牌。

5、 “散热差灯”——寿命短还费钱



特征:灯体发热严重,用半年就明显变暗。

危害:散热差导致芯片早衰,频繁换灯反而更费钱。

避坑指南:选择铝材灯体,底部带散热孔,拒绝塑料外壳!

过来人血泪教训:这样选LED灯才不踩坑!

看认证:3C认证+能效标识+光生物安全认证,一个都不能少!

摸灯体:厚重铝材>轻薄塑料,散热好寿命长。

测光线:打开手机录像模式,无闪烁条纹再下单。

选色温:卧室用2700-3000K暖光,书房用4000K自然光。

本文由齐家小编整理发布,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侵权则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