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四脚蛇
绿水青山(苗族)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在西藏军区炮兵308团当兵时,节假日文化生活相对枯燥。
遇到公休时,我们几个务川同乡,或邀约到后山脚下的次角林村徒步,或爬到西山顶上去捉四脚蛇。
四脚蛇,学名蛤蚧,那时还不是保护动物。当时我们只知道是最好的药材,能滋阴壮阳,它们常年生长在深山上,吃的都是中草药。
拉萨的山全是光秃秃的石头,山上不长树,也不长什么草。每年春天也很难感受到绿的气息。
一个周日,太阳高悬,我们气喘吁吁爬上西山。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我们的军营,也可以将拉萨市区尽收眼底。
四脚蛇从石缝里爬出来,耷拉着头在石头表面上晒太阳。"这里有一只!”"这里有一只!”李三和老吴不约而同发出叫声。
面对毫无防备的四脚蛇,我们要么用石块砸,要么就赤手抓。
捉四脚蛇讲求眼疾手快,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让四脚蛇溜走。
后来,捉四脚蛇有了一些特制的工具,比如弹弓、细钢钎、小工兵锹等。
战友们用小树棍将四脚蛇肚子支好晾干,积累到十几只后就打包寄给远方的亲人,希望能让家人防病治病。
后面才听说,四脚蛇除了治病外,还可以食用,炖着吃很香。
捉四脚蛇是33年前的事了,但现在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2025.05.10于筑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绿水青山:本名黄筱龙,网名黔中凡人,70后,贵州务川人,苗族,从军二十五载,多次立功受奖,军转干部,出版文集《走向世界屋脊》、长诗《真心英雄》(与人合著)、散文集《小溪慢流》。编有《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研究文集》《贵州省国防教育手册》《奔向小康路上的老兵》等书籍。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
作者: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