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准备好了,开始吧!”5月15日上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门诊2楼,该院内镜中心副主任顾晔指尖轻触手中形似游戏手柄的操控装置,屏幕上,远在5000公里外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手术画面实时跳动。一场改写呼吸内镜历史的超远程手术开启了——他正在为一名远在新疆喀什的女患者进行肺结节的染色定位。
远程操作已经准备就绪
“几乎感受不到延迟,操作手感很顺,图像传输也很稳定。”不到半小时,顾晔就放下了手柄,手术完成了。这是一台融合国产原创机器人技术与5G通信的远程呼吸内镜手术,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与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之间同步开展。
据顾晔介绍,这名女性患者此前在体检中发现肺结节,尽管只有8毫米左右,但经验丰富的医生怀疑这是早期肺癌。“结节很小,其难度在于当地医疗技术有限,传统手段对结节定位困难,为了更精准地切除,我们在远程环境下通过支气管镜机器人辅助定位病灶区域,为后续实施胸腔镜手术提供精准指引。”
定位成功
本次手术由上海市肺科医院内镜中心团队远程操控朗合医疗自主研发的北极星支气管镜导航机器人,化身“千里眼”和“灵巧手”,依托5G通信技术“高速度、低时延、高稳定”的优势,构建起东西部间实时、稳定的远程手术桥梁。
介入呼吸病学作为一门新兴而迅猛发展的学科,近年来正逐步向智能化、微创化和远程化演进。上海市肺科医院内镜中心近年来引入机器人支气管镜、共聚焦内镜、冷冻消融等高端设备,并构建模拟器教学与PCCM规范化培训体系。北极星导航机器人在操作灵敏度、导向精度和远程响应稳定性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在多项远程手术实战中获得验证。
“未来,借助5G和智能化手术平台,我们不仅能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千里之外,更能将培训、科研与规范体系一并输出,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顾晔说。
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陈昶说,此次国内首例5G远程呼吸内镜机器人手术的圆满完成,不仅是技术手段上的重大跃升,更是一种医疗服务模式的深层革新。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和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持续融合,类似的远程精准医疗将成为常态。
原标题:《手柄一握跨越五千公里!上海医生完成新疆喀什超远程气管镜机器人手术》
栏目编辑:马丹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通讯员 杨宁 新民晚报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