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马小播 吴侃俊

【本期责编】蓝爸爸

【本期编审】Shining灵感

“我觉得这个做法蛮好的,因为以前的话,需要有志愿者或者行人帮忙搀扶,还要求助,现在可以直接就自助,最后的几十米可以无缝衔接。”市民杜先生为2号线淞虹路站盲道的打通“点赞”。

这是上海地铁网格融合共治工程自今年三月推进以来的一个场景。目前,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与各区社会工作部的配合下,上海地铁已与14个地铁通达区全部完成面对面对接,各车站均与所属网格完成沟通,并已经深入推进双方签约、“双向进入”并形成合作事项清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作为该工程首批试点车站,受历史建设规划等因素影响,淞虹路站5个出入口中,除5号出入口外,1、2、3、4号出入口及无障碍电梯口的地铁盲道与市政盲道均存在“断联”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淞虹路站主动对接新泾镇第五网格,提出盲道衔接的需求与设想。属地街镇、网格积极回应,双方很快达成共识。在运二公司与新泾镇多次现场踏勘,长宁区建管委牵头协调,区残联提供专业设计建议的努力下,各方历经方案研讨、精准施工,终于在4月底顺利完成盲道衔接工程,打通了视障群体出行的“关键路”,让盲道不再“断联”,实现了“最后一米”的无缝衔接。


随着上海地铁网格融合共治工程纵深推进,各运营公司与街镇网格在围绕“地铁安全文明乘车宣传、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周边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工作、深化保护区管理”等事项协调时,已经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并发布了上海地铁网格融合共治工程《关于车站配合周边环境整治的建议》等工作指引。



小东门街道、9号线小南门站、微联会、城运工作站、上海移动以及律师代表通过“微论坛”的形式开展“三跨”问题协商讨论,整合街区资源,共同破解车站周边共享单车停车难题。小南门站联合黄浦区小东门街道聚焦“疏堵结合、源头管控”,对共享单车潮汐式乱停放、街面超量淤堵等情况进行集中整治。针对早晚高峰时段单车停放需求激增的情况,车站联合小东门街道制定详细的共享单车引导方案,街区志愿者组成早晚高峰值守小组,引导用车人群前往指定区域取还车。同时,车站通过增加专题广播,还在出站闸机、出入口等增设《小南门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取停范围》宣传引导示意图,引导有用车需求的乘客前往共享单车停放区。



不仅如此,9号线管理部与松江区绿化市容局携手开展线路绿化侵限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清理枯枝杂叶,保障地铁运行安全;12号线隆昌路站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增派街道志愿者,全力疏导拥挤客流,显著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宁国路站对4号口无障碍电梯通道处的绿化进行精心修剪,拓宽出行空间,优化出入口环境;15号线紫竹高新站区联合建设单位、属地网格以及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围绕盾构施工期间的交通疏导、扬尘控制等民生关切问题,建立起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同步推进施工信息公示与群众沟通工作,实现工程建设与市民生活和谐共进;18号线航头站与航头镇航南综合网格建立志愿者合作机制,聚焦车站出入口共享单车管理,成立“新航炬”志愿队,定期在车站外开展志愿引导工作,积极倡导单车“文明归位”。


下阶段,上海地铁将持续深化地铁网格融合共治工程工作机制,根据现有成熟经验,继续推进共享单车整治、盲道衔接等重点项目,聚焦治理难点,由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转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市民乘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温馨的出行服务。

信源:集团公司党委党建工作部综合报道、上海地铁第一、二、三、四运营有限公司、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