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全中国14亿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痛。

突如其来的天灾,夺走了太多太多同胞们的生命。

当看到地震后成堆成堆的废墟,好像在告诉人们这场灾难带来的伤害有多么毁灭。

在这凄凉的时刻,除了无处可待的灾民们,一位女警的举动,让在场的无数人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她抱着那些嗷嗷待哺的宝宝们,一次次用自己的乳汁,喂饱了9名婴儿。

靠着大家在灾区为她拍的哺乳照,被全国上下的人民都熟知,大家都称她为“最美警察妈妈”。

在地震救援结束之后,在事业上她实现了“四级跳”这种很难实现的跨度。

现在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7年之久,现在这位女警怎么样了呢?



地震发生时,蒋晓娟正在江油市公安局值班。通讯中断、道路损毁,她与家人失去联系,却在确认儿子平安后,主动请缨奔赴北川救援。

在临时医疗点,她遇到了两个月大的瑶瑶,这个孩子的母亲因重伤昏迷,姑姑翻遍行囊也找不到奶粉。

蒋晓娟没有犹豫,当众解开衣襟,将乳头送入婴儿口中。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 12 天里,她的怀抱成了 9 个婴儿新的生命源泉,最小的男婴出生仅 45 天,饿得连哭都没力气。

而最大的幼儿因惊吓不停抽搐,她就整夜抱着孩子在漏雨的帐篷里轻拍哼唱。

她的乳汁不仅滋养了孩子的身体,更用体温驱散了灾难带来的恐惧。



由于长期哺乳,她的乳头皲裂出血,乳腺发炎,每晚只能靠热毛巾敷着入睡,但她从未停下。

这张哺乳照迅速传遍全国,网友称她为 “警察妈妈”。但在感动背后,蒋晓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她不得不提前给 6 个月大的儿子断奶,导致孩子因突然断奶患上肠炎,高烧不退。



当婆婆抱着哭闹的孙子来找她时,蒋晓娟躲在警车后偷偷抹泪,却始终没有停下给灾区婴儿喂奶的手。

地震后蒋晓娟的事迹引发全国关注,2008 年 5 月 22 日,公安部授予她 “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称号。

一个月后,她从普通民警连升四级,被破格提拔为江油市公安局副政委,后又升任政治处主任、副局长。



这种 “四级跳” 在公安系统极为罕见,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她 “作秀”“借机升迁”,但蒋晓娟用行动回应:“我只是做了一个母亲该做的事。”

在新岗位上,蒋晓娟没有因荣誉而懈怠,从参与洪灾救援到疫情防控,从社区调解到案件侦破,她始终冲在一线。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她组织调配防疫物资,为江油市筑牢防控防线,2022 年暴雨灾害中,蒋晓娟带队连续奋战 72 小时,转移被困群众 300 余人。



同事们评价她:“蒋局长的办公室永远亮着灯,她的笔记本里记满了群众的急事难事。”

十七年过去,蒋晓娟依然与被她哺育的孩子们保持着联系。2023 年汶川地震 15 周年纪念活动上,当年的 9 名孩子中有 5 人来到现场。

22 岁的张震(化名)举着 “妈妈” 的牌子哽咽着说:“我喝您的奶长大,现在身高 1 米 83,谢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蒋晓娟轻抚他的肩膀:“看到你们健康长大,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这些孩子的成长轨迹,成了她最珍贵的勋章:有的考上川北医学院,立志成为儿科医生,有的参军入伍,在边疆守护家国,还有的回到汶川,参与灾后重建。

蒋晓娟的故事,是汶川地震中无数平凡英雄的缩影。



在那场灾难中,空降兵 15 勇士冒死跳伞进入 “孤岛” 茂县,700 名医务人员连夜驰援,数百万志愿者奔赴前线。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共同诠释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民族精神。

十七年来,这种精神在蒋晓娟身上持续发酵。她发起 “警察妈妈爱心基金”,资助灾区困难儿童。



同时参与《我给灾区孩子当妈妈》巡回演讲,传递爱与责任,还定期回到汶川,为当地公安民警培训应急救援技能。

她说:“当年的哺乳不是壮举,是本能,是警察保护人民的本能,母亲爱护孩子的本能。”

站在汶川地震 17 周年的时间节点回望,蒋晓娟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范畴。



她用乳汁传递的不仅是生命的养分,更是人性的光辉;她的 “四级跳” 不仅是职务的晋升,更是精神的升华。

在时代的长河中,那些在废墟中敞开胸怀的身影,终将化作民族精神的丰碑,永远镌刻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