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前 言 ≻
最近,中美两国代表在日内瓦展开了一场贸易磋商。经过多轮讨论,双方在关税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紧接着,在5月12日,中美共同宣布取消报复性91%的关税,并承诺在未来90天内暂停加征24%的额外关税。
到了5月13日,《法国世界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这次谈判是中国外交的一大胜利。这一局面让许多人好奇:曾经剑拔弩张的中美关系,为何特朗普最终选择妥协?法国媒体总结了四个关键因素,指出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做对了几件事情。
≺ 难以承受 ≻
早在4月初,美国就宣布对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对等关税”政策,这意味着不同国家将面临差异化的关税标准。例如,针对中国的商品,美国直接增加了34%的关税。然而,这并非首次加税,此前美方已多次上调对中国商品的税率,累计达到54%。
面对这样的压力,中国迅速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同样提高了对美商品的关税。美国对此感到意外,并意识到其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于是进一步实施报复性关税,将税率提升至84%。中国随即回应,施加同等力度的反制措施。次日,美国再次提高税率至125%,中国也紧随其后进行反击。
当双方的关税均达到125%这一惊人高度时,中方决定停止进一步升级对抗。这是因为中方清楚地认识到,贸易战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而实际上,美国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具体来看,美国在此次关税战中遭受了多方面的损失。首先,由于高额关税的影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了15%-25%。对于富裕家庭而言,这点变化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低收入群体来说,却意味着生活成本显著增加。
其次,美国的农产品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大豆出口量下降了30%,鸡蛋价格更是飙升至每打12美元。此外,跨境电商免税额度被取消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成本再度上升,这种现象进一步削弱了民众的消费信心。
在制造业领域,半导体和汽车行业因供应链中断而面临巨大压力,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今年仅三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损失就超过了10亿美元。然而,由于美国自身无法完成全部供应链,他们不得不通过墨西哥、越南等第三方国家采购零部件,这一复杂流程进一步抬高了成本。
事实上,这些还不是最致命的问题。真正令美国担忧的是其经济体系正逐步走向崩溃。大量投资者抛售美债,国际社会对其霸权主义的质疑声日益高涨。因此,美国必须尽快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贸易战对双方都不利,为什么《法国世界报》仍将其视为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究竟中国做对了哪四件事呢?
≺ 加强稀土管理 ≻
在中美谈判过程中,虽然主要围绕关税问题展开,但美国另有企图——希望中国放松稀土管理政策。对于任何一个致力于军事发展的国家来说,稀土都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更重要的是,全球大部分稀土都由中国开采和精炼,中方在此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如今,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导致美国许多高端设备陷入停滞状态,这对美国高新技术产业构成了重大威胁。
在谈判桌上,中国并未答应美国的要求。一方面,稀土资源关乎国家核心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可以继续利用这一优势对美国保持一定的威慑力。毕竟,美国出尔反尔的行为早已屡见不鲜。
≺ 凝聚力 ≻
在整个贸易战期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展现出了极强的凝聚力。当中国政府决定采取对等关税措施时,国内企业并没有抱怨或反对,而是默默支持国家决策,尽管他们也因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正是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让中国在关税战中更加从容自信。外交部明确表示将“奉陪到底”,同时强调只有美国展现出应有的态度,双方才能实现平等对话。
≺ 中国经济的韧性 ≻
《法国世界报》在报道中提到,尽管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遭受重创,但中国经济表现出惊人的韧性。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出口增长了8.1%,远超分析师预期的2%。
尽管对美出口下降了17.6%,但通过开拓东盟、欧盟等新兴市场,中国成功缓解了出口压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 美国民怨 ≻
当美国政府宣布对外加征关税时,美国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升温。原因很简单:美国商场中的大多数生活用品来自中国,关税导致物价飞涨,失业率攀升。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游行示威活动,这也促使特朗普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
无论如何,这场关税战没有真正的赢家,也没有彻底的输家。美国的妥协对世界各国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其霸权主义正在逐步弱化。
信息来源:法国世界报-20250-05-13-《贸易战:中国是如何让特朗普屈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