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悦汉
印度5月7日对巴基斯坦境内所谓的“恐怖分子”营地发动军事行动,两国一连多天相互交火,均报告冲突造成平民和军人死亡,紧张形势急剧上升,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中美大力斡旋下,在5月10日宣布达成停火协议。
但这只是短暂性停火协议,因为两国在1948、1965、1971打了三次印巴战争,只有1971年的冲突原因不是克什米尔,克什米尔三分天下(中国是站在巴基斯坦这边),之后大小冲突不断,长达75年的冲突,已有数以十万计的士兵、叛乱分子与平民丧生,只不过因过去数十年两国因国内外原因,双方暂停军事冲突而已。
此次印巴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印度国内矛盾重重,对巴基斯坦搞冲突摩擦可以转移国内矛盾,增强民族动员力和凝聚力,增强莫迪政府的民意基础和执政合法性;其二,印度在美国支持下极力谋求在全球南方、印太战略、南亚区域范畴的领导权和霸权,遏制巴基斯坦可显示其权威与优势,另一方面自以为不论国力和军力均远超巴基斯坦,稳操胜券,所以发起此次军事行动。
由于英国遗留下来的历史原因,1947年印巴分治后,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长期以来均未解决,目前克什米尔被分为印度控制区(查谟-克什米尔邦)和巴基斯坦控制区(阿扎德克什米尔),但双方均声称拥有全部主权。而巴基斯坦多年来资助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团体,以及主张独立建国的团体如克什米尔解放阵线采取炸弹攻击等暴力路线,以宣扬其主张,迫使印度采取比较强硬的手段来控制克什米尔的情势(例如宵禁或戒严),更加剧当地穆斯林与印度教徒或政府之间的冲突。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印度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全方位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及军事安全合作之进展,持有抵制和敌意;此外,国际舆论对印度不利,巴基斯坦军事行动表现,及背后的中国制造因素成为国际关注焦点;而这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使用中国制造新型战机,打败印度购买美国战机,无形中对中国的军事产品影响力、软实力、地缘政治平衡力,有极大的良性宣传作用,这却是意想不到。
目前美国和中国等大国呼吁印巴双方克制又未直接介入,强调要通过双边对话解决。而南亚区域合作联(SAARC)因印巴矛盾陷入停滞,世界多国亦呼吁双方停战,但克什米尔问题仍是死结,需要印巴政治对话与信任建设,但当前双方缺乏互信基础;所以长远而言,印巴两国矛盾和对抗,不仅是地区性隐忧,甚至会做成对中国及亚洲地区的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