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有一个庞大且特殊的群体,庞大在他们的人口高达67万人;特殊却在于每当他们出去旅游、住宿时,经常会因为民族而被拦截、审讯。
众所周知,中国是有56个民族的,但他们身份证中写的,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
有着中国的身份证,民族一栏的名称却不在56个民族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穿青人,是中国人却不在56个民族内
听说过苗族、白族和维吾尔族等,却从没听说过“穿青人。”
虽说穿青人的数量很庞大,但在14亿多中国人口中,他们的占比还是太少了,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一民族。
而且,作为一个族群,穿青人如今主要生活在贵州省各个市,保留着很多以前的生活习惯。
因此,只要是人们看到身份证上写着“穿青人”时,都会忍不住发出疑问,并询问他们是不是中国人。
要问穿青人是不是中国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可他们同时也是“未识别民族。”
未识别民族,指的就是没有被中国官方认定为独立民族的群体。
就穿青人而言,除了贵州省之外,他们其中的少部分也曾在云南生活过,只不过现在他们的身份证的民族一栏,写的不是穿青人而是白族。
拿着“穿青人”的身份证,以至于工作、上学等都有些不方便,为何他们不愿意改为汉族?
其实,对于生活上的不方便,穿青人也向相关部门反映过,对此,相关人员也开展了调查,给出彝族、白族、蒙古族、汉族等七个选择后,看每个穿青人意愿:他们想要加入哪个民族。
调查显示,同意加入这7个民族的穿青人中,绝大多数都选的少数民族,愿意加入汉族的人极少。
据相关人员分析,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愿少数民族享有的待遇和政策, 比如高考加分、公务员考试加分、发放补贴等。
除了极少穿青人加入汉族外,还有一个主要的现象就是,在67万穿青人中,只有1.2%的人同意改为其它民族,其他的人都选择维持现状。
哪怕生活处处充满了不方便,穿青人也不愿意改成其它民族,这是为什么?
很多人猜测,可能和穿青人的族源由来有关系。
穿青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答案成谜
可一查后会发现,穿青人的由来,也是谜一般的存在。
除了“穿青人”这个称呼外,他们还被称为“土人”,而他们的由来,也有着“土著”一说,经过现代人的研究发现,穿青人的发源,很有可能是贵州的原生民族。
不过这也是专家根据一些历史文件也猜测的,可没想到,“土著说”一出现后,穿青人中有一些人也支持该观点,而且这其中还有不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穿青人。
虽说据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穿青人不愿意改为汉族,但从部分专家的研究来看,他们曾经很有可能也属于汉族。
后来之所以会成为穿青人,是因为在明朝时期,战乱导致他们从云南转移到贵州,在寻找一处类似“世外桃源”的地方后,与外界隔绝,久而久之,就成为一个新的族群。
此外,中央民族大学的很多学者认为,穿青人是汉族和原生民族的结合,他们既不属于汉族,也不属于原生民族,是由两者通婚后,衍生而出的另一个民族。
穿青人是怎么来的,专家对此也翻阅过很多古籍,做过很多研究,但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可能是这种没有归属感的由来,让穿青人一直保持着一种中立的状态,他们既不想加入汉族,也不想归属到其它民族。
其实在穿青人做民族意愿调查的时候,很多人就猜测,他们之所以只有1.2%的人同意改为其它民族,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
更希望今后有机会将身份证中的“穿青人”改为“穿青族”,如果他们真的有这个想法,恐怕是很难实现了。
还有人认为,他们不愿意改为其它民族,和生活习惯以及这么多年来的保留的古老习俗有很大关系。
穿青人,保留着哪些古老的习俗?
他们之所以叫穿青人,和自己喜欢穿青色的衣服有很大关系,从图片中来看,他们的民族服装,大多都有青色的点缀,独特且好看。
在家庭方面,穿青人并不像古代那般传统,家中无论是男还是女,地位都是平等的,男的做家务、女的充当劳动主力,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能在男强女弱的时代,男女保持如此平等的家庭地位,也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在信仰方面,猴对于穿青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动物,如果不是重要的场合,不能随便提及,言语间的侮辱,更是一件大不敬的事情。
无论是祭祀、唱词还是一年之中的重大场合,有关猴的内容,都会出现在其中。
对于穿青人来讲,结婚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虽然他们的人口不算多,但同宗、同姓之间的通婚也是不被允许的。
就汉族而言,只要男女双方有结婚的意向,一个月、一年、五年结婚都可以,没什么时间上的限制。
但对于穿青人来说,男女之间想要结婚,从提亲到确定婚期,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且确定婚期后,到最后结婚,也可能需要几个月。
此外,穿青人还有很多活动,比如打磨磨秋、滚龙秋、翻羊马、打岗等,我们听都没有听说过。
结语
中国有56个民族,却依旧还有很多群体,属于“未识别民族”,穿青人是一个,另外还有摩梭人、布努人等。
如果我们之后在看到身份证上,写着不认识的民族,也千万不要觉得奇怪,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