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5期 总第816期

封 面 | 蒲剧优秀青年演员 梁静


封 二 | 江苏文艺名家进京——罗周戏剧作品展演


封 三 | 高甲戏现代戏《阿旺的幸福生活》


封 底 | 新编古装闽剧《幻戏图》


左右滑动查看本期目录



本期要目

打开封面

古韵新声传文脉

——浅谈梁静主演的蒲剧《精卫填海》

林为林

武戏文唱 刚柔并济

——浅谈梁静的蒲剧表演艺术

杨 洋

书林漫步

男旦人生:历史与时代的侧影

——《沈福存:科班最后的男旦》序

安 葵

拓融生之道,驭媒介之术,谱行业之篇

——评《边走边说——张曼君导演艺术》

周 昊

导演艺术

跨·越·融:中国戏剧导演中的剧种与国界

吴 戈

剧目赏评

太阳和人心都无法直视

——澳门话剧《捉迷藏》的突破与启示

穆欣欣

叩响中国革命的命运之门

——观话剧《叩响》

郑 骏

当代中国话剧的“慢亲密”实验

——以《老式喜剧》为例

袁 婵

荒诞与真实

——论话剧《驴得水》人性表达与美学意蕴

成荣蕾

现象研究·新编历史剧创作面面观

“旧事新编”

——对新编历史剧发展现状的思考

李慧艳

历史的共鸣与叙事的力量

杨 茜

历史题材剧中人物形象的解构与重塑

梁 钰

历史题材剧创作应避免“有史无神”

袁浏艳

戏剧论坛

从阿甲“程式理论”看戏曲改革的当代意义

张辰鸿

浙江戏剧人才培养破局之路与行业启示

孙 强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豫剧的商业化推广探索

陈 晓

梅韵馨香

在舞台上允文允武 于传承中守正创新

——晋剧名家苗洁表演艺术探微

栾 波

冲破形制躯壳 不离人民之心

——锡剧《英雄儿女》创新表达的辩证思考

李雯睿 张 溪

现代审美视野下的英雄赞歌

——锡剧《英雄儿女》的重构与升华

易小红

观察与思考·中国原创音乐剧

关于中国都市题材音乐剧创作中“过度西化”的思考

陈展宇

破茧与乘风

——浅论中国音乐剧内容与市场的嬗变

刘羚瑶

艺术研究

躬耕梨园 声声润心

——纵论豫剧大师阎立品的艺术风范

杨金花

小剧场昆剧的多维探索和未来展望

林 琳

戏曲艺术衍生视域下豫剧戏歌的风格维度与发展向度

张 震

经典传承

传承经典 常演常新

——对民族歌剧《刘胡兰》舞台版本更迭的观察与思考

张庆果

互鉴·跨文化改编

跨文化改编在当代的艺术表达

——以京剧《图兰朵公主》为例

宋晓青

戏剧教育

戏曲基础教育的现状、困境与突破

耿洪敏

学科建设视域下蒲剧传承人才的培养路径

李香珍

表演艺术

论评剧前辈创造的彩旦形象之经验与启示

王淑红 胡雪妍

走进边疆

青海黄南藏戏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何燕漪

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性坚守与现代性建构

张益铭

歌剧音乐剧大观

浅谈粤语音乐剧《大状王》的创作模式、艺术特色及文化蕴涵

王慧娟

红色精神的历久弥新

——论当代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作品的剧本编创特征

刘俊纬

论音乐剧《战争与和平》的艺术“转译”

兰继洲

外国戏剧

诗意内心与情感宣泄

——以《玻璃动物园》中音乐叙事为中心的讨

沈 佶

2025年《中国戏剧》往期回顾

2025年第5期要目

左右滑动查看往期封面





责任编辑 罗松

设计制作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