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一位病重老人在银行门口去世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老人因偏瘫住院急需 5 万元治疗费,其女儿带着存单和证件到中国农业银行田心支行取款,却被要求 “必须本人到场”。尽管家属多次解释老人无法行动,但银行坚持 “按规定办事”,最终家属不得不将插着氧气管的老人抬到银行,老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不幸离世。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对银行的服务和规定产生质疑,也引发了对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我是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主攻方向行政诉讼和刑事案件,虽然很少接触民事案件,但大家让我评论一下此事件,我的各自媒体后台收到很多关于此事涉及的法律问题提问,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这里统一做回复。


银行规定是否合法合规?

根据《储蓄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银行在办理储蓄业务时,确实有义务核实储户身份,以保障储户资金安全。一般情况下,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要求本人到场办理,这一规定本身并无不妥。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储户病重、行动不便等,银行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采取灵活措施,为储户提供便利。

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多次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完全可以启动应急预案,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核实情况,或者通过其他方式确认储户身份和取款意愿,而不是机械地执行‘本人到场’的规定。

银行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银行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我认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银行在明知老人病重、无法行动的情况下,仍然拒绝采取任何变通措施,导致老人不得不被抬到银行,最终不幸离世,那么银行存在一定的过错。

根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受法律保护。银行作为服务提供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如果银行的行为被认定为违反了上述义务,且与老人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那么银行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家属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家属可以先与银行进行协商,要求银行对事件进行调查,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如果协商不成,家属可以向银行的上级主管部门或监管机构进行投诉,寻求帮助。

家属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银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诉讼过程中,家属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银行存在过错,以及银行的过错与老人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银行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灵活措施,为储户提供便利。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保障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关爱,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我认为银行的过度形式主义,和家属的过度顺从,是导致本次悲剧发生的根源所在,我们应该坚决向过度形式主义说“不”,增强自己的权利意识,不要完全按照“形式主义”者指的羊肠弯道去走,别等出现悲剧结果,再来回捋找哪错!我是李肖峰律师,欢迎关注账号,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向我咨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