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5月13日,"永慕高踪——谢汉仁书法艺术展"在厦门美术馆启幕,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得主、岭南书法名家谢汉仁携近年七十余件精品力作跨省办展,以翰墨为桥,架起粤闽艺术对话的通道。
作品捐赠仪式
本次艺术展由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佛山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谢汉仁是广东梅州人,在顺德工作生活,他师承当代著名书法教育家刘文华先生,深耕书法创作数十载,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佛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佛山市顺德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植根传统碑帖,融汇南北书风,尤以楷隶、行草见长。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作品涵盖古帖临习、经典再现、诗词歌赋、岭南风物、厦门旧咏及自撰诗联等等,以多元书体展现其艺术探索之广度与深度。谢汉仁认为,书法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生命修行。从执笔临帖到挥毫创作,每个阶段都暗合着艺术与心灵的共振。走过"取法-用法-演法-变法"的漫长阶梯,才知道最高境界乃是放下所有技法执着。他把自己对中国哲学的思考,投射在书法创作中。除了书法创作,他还致力于在顺德等多地开展书法教师培训及高校专业教学,践行“以艺育人”之理念,足迹遍及岭南、闽赣、渝浙、齐鲁之域,影响和带动了诸多喜好书艺之人群。
展览现场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丘仕坤评价,跨省办展这一壮举,既是书者对传统文脉之深情回望,也是对盛世书艺精神之暖心追寻。他认为,谢汉仁以“生命修行”为书道内核,主张超越技法藩篱,打破传统束缚,追求心手相畅之境,使得作品疏密虚实间既有汉字形神之美,又有文人气质之蕴。
展览现场
展览启幕当天,厦门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元,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胜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丘仕坤,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锦溪等粤闽两地书法家前来观摩。
展览现场
王元表示,厦门与广东地域相近,闽南跟岭南之间渊源深厚,广东发达的产业经济,促进文化的发展,谢老师作为岭南书法实力代表,为厦门带来了一场高水准的书法展览,对厦门及周边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我今天看了展览,觉得很震撼,风格很多样,也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新鲜的书法面貌,特别是他在这些碑的书写性探索让我印象深刻,”他表示,期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密切两地书法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两地的文化发展。
展览现场
“这才是最好的书法教育!”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书协副主席陈胜凯认为,此次作品展展出的作品,对广大书法爱好者来说,无论是在书法的观念上,还是书法的创作上都具有引领性、启示性,在厦门乃至全国都需要有多一些像这样专业的、学术性的展览。
展览现场
“这次展出的近年作品中,同时附有他自己的体会。这些用心之处,让观众在观赏作品之余,读懂他当时的书写心境和追求,从中了解和学习到更多。”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泉州市书协副主席曾锦溪认为,这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初学书法的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崇德实验小学美术老师邓斯文便是因此获益的一个,她走过每一幅作品都会凑近阅读作品旁的《学书悟言》标签,“这些真实感悟,对我们学习、提升书法素养很有帮助。”展览开幕当天吸引了广东饶平、福建厦门及周边地区的书法爱好者前来观摩学习。此次书法艺术展将持续至5月28日。
展览现场
专家点评
陈胜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书协副主席):
这次展出的作品,在书法的观念上、书法的创作引领上,会给广大书法爱好者,包括书法的专业从事者带来一种新的启发。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他看到了一个坐标,就是怎么样写,最后能达到这个水平。对于专业的书家来讲,他也看到了同样作为一个专业的书家,每一个人所走的风格不同,走到最后的取向不同。所以,我认为这个展览带有极大的学术性、专业性。
所谓的专业性、学术性,是以一种专业的态度,对书法的最深沉的爱,才能够钻研进去,才有达到这么深的一种作品的呈现。书法创作有很多专业的评判系统,比如字法、文法、书法,现在我们很多书家都忽略了字法,文法,文法即文心。他的文学底子,让他的书法创作如虎添翼。
另一方面就是未来的书法走向,这个展览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未来的书法走向,学好单一的帖学,在我看来并不够,而是要有综合消化古人作品的能力,要把这些书法传统消化成你自己活生生的,手下笔里流淌出来的,一个新的有生命、有呼吸感的作品。这个展览展出的作品,让我看到了融会贯通,看到了他对帖的鲜活的理解,也为我们专业书法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部分展览作品
行书条屏《厦门名胜诗》180×50cm×4
楷书条屏 《临广武将军碑》50×180cm×4
行书对联 《柳湖珠帘联》250 × 34 cm×2
楷书中堂《滕王阁序》200×248cm
隶书条屏《王阳明诗》240×110cm
行书对联 《裁诗补衲联》240 × 68 cm
行书对联《昌期泰运联》138×34cm×2
行书对联《烟锁茶煮联》180×50cm×2
楷书条幅《自作和刘先生诗》180×68cm
楷书条屏《李白 庐山谣》265×68cm×3
行书条幅《春夜宴桃李园序》138×34cm
行书条幅《居巢可园诗》180×68cm
楷书条屏《将进酒》260×68cm×3
行书条幅《简士良可园诗》180×68cm
楷书小品《惠标咏水诗》42×42cm
隶书中堂《寒窑赋》240×240cm
楷书对联《一尊万树联》180×60cm
楷书对联《铁肩妙手联》180×50cm×2
行书条幅《苏轼江城子》360×136cm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今日头条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