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罕见发飙,人在气头上没忍住,当众爆出一句“粗口”,而这次令他生气的并不是泽连斯基。



普京向来以冷静、克制的形象示人,但在5月13日一场公开讲话中罕见情绪失控,在谈及西方制裁问题时,当众以“蠢货”一词斥责相关国家。普京紧接着解释称,这些制裁不仅伤害了俄罗斯,也伤害了实施制裁的国家,他们的领导人无疑是“蠢货”。

对普通人来说,“蠢货”或许只是轻微的口头失礼,但对一位国家元首而言,这样的措辞在公开场合是极为罕见的,所以在说完之后,普京也意识到了问题,赶紧加了一句“请原谅我这么说”。而普京这次之所以一下没忍住,主要还是某些西方国家做得太过分了。



普京说这番话的时候,正值俄乌冲突进入关键阶段之际,而西方特别是欧盟又开始推进第17轮对俄制裁措施,制裁内容覆盖范围还进一步扩大,不仅针对能源出口,还波及第三国企业和“影子油轮舰队”,直接打击了俄罗斯规避石油禁运的手段。

而且这也不是普京第一次用“愚蠢”来形容西方制裁,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他便多次公开批评西方的制裁政策为“愚蠢的闹剧”。不过这次普京情绪激动并非针对美国以及乌克兰,尽管美国仍是西方制裁体系的核心推动者,但普京真正失望的对象,是欧盟。

过去多年,俄方始终将欧盟视作一个“可以谈判”的实体,认为其对俄能源的依赖使得其在外交上保持某种程度的克制。普京认为欧盟这些年内部政治分歧、经济一体化缓慢都导致他们无暇顾及俄罗斯,并且普京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欧盟只是象征性地迎合美国而制裁俄罗斯,很快就会结束。



为了迎合这一战略判断,早在2021年6月,也就是俄乌冲突爆发前8个月,俄财政部便完成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对美元资产的清空,同时增持欧元和人民币储备,这一举动明确表明克里姆林宫当时仍认为欧盟会在美俄冲突中保持一定中立。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欧盟在对俄制裁上的一致性与行动力超过预期,截至目前,欧盟已推进17轮对俄制裁措施,涵盖金融、能源、交通、国防、科技等多个领域,并且不断扩大对第三方国家和企业的施压手段,力图堵死俄方绕道出口的所有可能。



影子游轮舰队

一位莫斯科的政治分析人士对此表示:“普京原本以为,欧盟会像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那样,制裁只是走过场,几年后便不了了之,能源贸易依然照常进行,但这次欧盟的强硬态度,显然超出了克里姆林宫的预期。”

所以可以确认的是,普京确实误判了欧盟的战略意图,尽管普京不会在公开场合承认这一误判,但俄罗斯国内越来越多的政策和言论已经暗示了对当前困境的焦虑,俄外交部近期对多国贸易制裁表达强烈抗议,并在能源出口议题上发出“非合作”信号,试图在谈判桌上重新争取话语权。

但问题在于,克里姆林宫现在可用的筹码正在迅速减少,能源出口受限,第三国支持动摇,国内经济受压,普京所设想的“强国复兴”计划面临一系列阻力,而这些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最初被低估的欧洲联盟,所以你说普京怎么会不生气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