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晴空霹雳般的一句话,瞬间击碎了我精心营造的家庭和谐假象。

"爷爷,您真的以为丽丽是关心您吗?她不过是盯上了您的那套学区房罢了!"

我的孙子小明站在餐桌前,脸涨得通红,手指直指我那看似乖巧懂事的外孙女丽丽。

餐厅里顿时鸦雀无声,只有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衬托着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就在三年前,我曾信心满满地给这两个孩子各自送上二十万元作为出国深造的资助,幻想着他们学成归来,为家族增光添彩。

可命运却给我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同样的血脉,同样的爱,同样的投入,却收获了截然不同的回报。

就在这场家庭风暴即将彻底摧毁我七十多年来的信念时,一个偶然发现的秘密,却将这一切彻底颠覆...

01

我叫王建国,今年72岁,退休前是一所省重点高中的副校长。

操劳了一辈子,培养了几千名学生,却始终无法参透自己家中两个孩子的心思。

我儿子王明在一家国企做部门经理,为人正直但性格刚硬;女儿王芳嫁到了城东的陈家,和老公经营着一家小有规模的家电连锁店。

我和老伴赵秀英一生勤俭节约,但对孩子们却从不吝啬。

尤其是对两个孙辈,儿子的孩子小明和女儿的女儿丽丽,更是倾注了全部的疼爱。

但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保持公平,两个孩子从小就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就像两颗种子,虽然同样精心浇灌,却因土壤不同而结出了迥异的果实。

小明从小在城中心长大,家境优渥,衣食无忧,他聪明伶俐,头脑灵活,却也有着与生俱来的骄傲。

记得他十岁那年,我们全家去郊外野餐,刚到目的地,他就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拿出游戏机开始玩。



"小明,来帮外公拿一下东西。"我喘着粗气,手里提着沉重的食物篮。

他头也不抬地回道:"爷爷,我正打到关键时刻呢!让丽丽去吧,她力气比我大。"

当时丽丽才八岁,一个瘦小的女孩子,却二话不说放下自己的玩具,小跑过来接过我手中的重物。

"外公,您坐下休息,我来帮您。"

"这孩子,就知道玩,一点都不懂事。"老伴不满地瞪了小明一眼,"丽丽比他小两岁,懂事多了。"

但每当这时,我总会宽容地笑笑:"小孩子嘛,玩心重很正常。慢慢会懂事的。"

这样的场景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重演。

小明在重点中学读书,成绩优异但性格孤傲,丽丽虽然就读普通学校,却乐观开朗。

两个孩子的区别,就像春日里盛开的玫瑰和野菊,一个耀眼夺目却带刺,一个朴素无华却坚韧。

"爸,小明又惹事了。"儿子王明愁眉苦脸地坐在我家沙发上,手里攥着一张学校的处分通知,"这次是和同学起了冲突,把人家的眼镜打坏了。"

"年轻人血气方刚,难免有些冲动。"我倒了杯热茶递给他,"不过还是要好好教育,给人赔礼道歉,把眼镜钱也赔了。"

"已经赔了,但这孩子就是不服管教。"王明一口气喝下半杯茶,叹道,"您说得对,可能是我们平时太娇惯他了。"

相比之下,丽丽几乎从未给家人添过麻烦。

她成绩中上,性格温和,总是知道如何恰到好处地照顾他人情绪。

每次来我家,她都会主动帮忙收拾家务,和我们聊天解闷,有时还带来自己亲手烤的小饼干。

"外公,您上次说腰疼,我特意在网上学了一套按摩手法。"丽丽轻柔地按揉着我的腰部,"这样舒服吗?"

转眼间,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

小明考入了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计算机系,而丽丽则进入了省内的一所普通财经类院校。

大学期间,两个孩子几乎同时提出了想出国深造的请求。

那是个初夏的傍晚,我和老伴正在小区的长椅上纳凉,儿子王明满头大汗地跑来,脸上带着少见的兴奋。



"爸,小明这次真争气!他拿到了美国加州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王明激动地说,手里挥舞着一封英文信件,"就是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第一年至少需要四十万..."

他话音未落,我就摆了摆手:"别说了,我和你妈商量过了,给小明二十万,剩下的你们自己想办法。年轻人出去见见世面是好事,我们老两口省吃俭用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孩子们嘛。"

儿子感动得眼眶发红,连声道谢。

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天,女儿王芳也带着丽丽登门造访。

"爸,丽丽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录取了。"王芳小心翼翼地说,"就是费用有点紧张..."

我和老伴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彼此的想法,为了公平,我们决定也给丽丽二十万元的资助。

02

当我们宣布这个决定时,丽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外公外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们的期望,这笔钱我会认真规划,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她声音颤抖着承诺道。

相比之下,小明的反应则显得理所当然得多。

"谢谢爷爷奶奶!我就知道您们最疼我了!"他笑着抱了抱我,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对了,我同学说美国那边的电子产品比国内便宜多了,我是不是应该到那边再买新电脑?我看中了一款苹果的最新型号..."

"小明!"王明责备地看了儿子一眼,"爷爷奶奶的钱是让你好好学习用的,不是让你买电子产品的。"

"知道啦知道啦。"小明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我就是随口一说嘛。"

为了表示公平,我特意在全家人面前,郑重其事地准备了两张银行卡,每张存有二十万元整。

"这钱是给你们求学用的,"我郑重其事地说,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是我和你们奶奶、外婆这辈子的积蓄,来之不易,希望你们珍惜这个机会,学成归来。"

临行前的那个周末,我们全家聚在一起吃了最后一顿团圆饭。



我特意让老伴准备了两个孩子最爱吃的菜,小明喜欢的红烧排骨和丽丽偏爱的清蒸鱼。

席间,小明滔滔不绝地谈论着美国的高科技和先进的教育体系。

丽丽则安静地听着,偶尔插上几句体贴的话,确保个人的碗里都有最爱吃的菜。

"小明啊,出国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老伴不无担忧地叮嘱,"别光顾着学习,身体也要注意..."

"知道啦奶奶。"小明满不在乎地夹了块排骨,"我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了,您放心好了。"

"丽丽,英国那边饮食可能不习惯,记得带些咱们这边的调料。"王芳轻声提醒女儿。

"嗯,妈,我已经准备好了。"丽丽微笑着点头,"还带了一些老干妈和榨菜,一个人在外面的时候,能吃到家乡的味道,心里会踏实很多。"

分别在即,我特意把两个孩子叫到书房,单独叮嘱。

客厅里,其他家人的谈笑声隐约传来,而书房的氛围却异常严肃。

"出国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我语重心长地说,双手搭在两个孙辈的肩上。

"有什么困难及时和家里联系,千万不要硬撑。"

"知道了,爷爷,您和奶奶也保重身体。"小明漫不经心地回答,眼睛却忍不住瞟向书桌上的手机。

"外公,我已经把我在国外的联系方式、紧急联系人和学校地址都写在这个本子上了。"丽丽递给我一个精心准备的笔记本,每一页都工整清晰,上面甚至贴心地用红笔标注了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步骤。

"我会定期给您发邮件,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您和外婆一定要按时吃药,不要太劳累。"

我接过笔记本,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丽丽的体贴总是能让我想起年轻时的老伴,同样细致入微,处处为家人着想。

"好孩子。"我拍拍她的肩膀,然后又转向小明,"你也是,出去好好学习,别辜负了爷爷奶奶的期望。"

小明点点头,就这样,两个孩子带着我们的资助,踏上了各自的求学之旅。

小明去了美国加州,丽丽飞往了英国曼彻斯特。

那时的我,哪里会想到,这看似普通的离别,却是一场命运的分水岭,将我们的家庭推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

最初的几个月,两个孩子都与家里保持着良好的联系。

每周日晚上,我和老伴都会守在电脑前,等待与他们的视频通话。

小明常常兴高采烈地展示美国校园的新奇事物,丽丽则详细讲述她的课程进展和生活适应情况。

"爷爷,这边的计算机设备太棒了!比国内领先至少五年!"小明的声音中透着兴奋,背景通常是宿舍或咖啡厅的嘈杂。

他穿着时髦的T恤,脖子上挂着一副耳机,显得神采奕奕。

"小明啊,学习怎么样?适应那边的教学方式了吗?"我关切地问道。

"还行吧,挺简单的。"他轻描淡写地回答,随即话锋一转。

"爷爷,您看我新买的这款耳机,音质超棒,是同学推荐的,花了我三百多美金呢!"

我笑笑不置可否,心想年轻人嘛,难免对新奇事物感兴趣,只要学习不落下就好。

03

"外公,英国的教育注重实践,我们每周都要去实习酒店轮岗学习,虽然很累,但学到了很多东西。"

丽丽的画面总是安静的图书馆或整洁的宿舍,她的头发通常扎成一个简单的马尾,素面朝天,却显得格外精神。

"累不累啊,丽丽?"老伴担忧地问,"别太辛苦了。"



"没事的,外婆。

这些经验对将来工作很有帮助。"丽丽微笑着安慰道。

"况且我申请到了学校的助学金,每周在图书馆工作几个小时,不仅能减轻经济负担,还能锻炼我的英语和社交能力。"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这种平衡被逐渐打破。

小明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从每周一次变成了每月一次,再到后来只是偶尔发来几条简短的信息。

每次视频通话,他都显得心不在焉,总找各种理由很快结束谈话。

"爷爷,我这边刚好有个项目要赶,下次再聊吧!"这几乎成了他标准的结束语。

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和老伴坐在电脑前,已经等了半个多小时,小明依然没有出现在约定的视频通话中。

"要不再等等吧,可能他有事耽搁了。"老伴宽容地说。

又过了十分钟,手机终于响起,不是视频通话,而是一条简短的微信:"爷爷奶奶,今天有个重要的聚会,实在抽不开身,改天再聊吧!"

我失望地关上电脑,心里泛起一丝苦涩。

这已经是连续第三次他爽约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丽丽的联系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和细致。

除了固定的视频通话,她还会定期发送电子邮件,详细描述她的学习进展、生活点滴,甚至附上照片和小视频。

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她必定提前发来祝福,即使在期末考试的紧张时刻,也不忘抽空问候我们的健康状况。

"外公,您的高血压药按时吃了吗?这边气温开始下降,您一定要注意保暖。

我在图书馆查了一些资料,发现红茶对心脏有好处,下次回国我会带一些正宗的英国红茶给您。"

有一次,我在视频中不小心咳嗽了几声,丽丽立刻紧张起来。

"外公,您是不是感冒了?最近天气变化大,一定要多穿点,我这就给外婆发个信息,教她煮一种英国的感冒茶,对缓解症状很有效。"

老伴常感叹:"丽丽这孩子,比亲生的还亲啊,每次和她通话,我都感觉她就在身边,一点都不觉得隔着半个地球。"

04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两个孩子出国第二年的冬天。

那是个异常寒冷的夜晚,我突发心肌梗塞,被紧急送进了医院。

当时情况危急,医生说如果晚送半小时,恐怕就回天乏术了。

那天晚上,我正在书房整理旧相册,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胸痛,像是有一块巨石压在胸口。

冷汗瞬间浸透了衬衣,我艰难地喊出老伴的名字,便失去了意识。

醒来时,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周围是刺眼的白光和嘈杂的仪器声。

"建国,你可吓死我了!"老伴红着眼睛握着我的手,声音哽咽。

"爸,您感觉怎么样?"儿子和女儿焦急地守在床边。

"没事,就是有点累..."我虚弱地回答,声音细如蚊呐。

医生告诉我们,是急性心肌梗塞,需要立即手术安装支架。

手术很成功,但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和密切观察。

消息传到国外的两个孩子那里,他们的反应截然不同。

丽丽得知后立即订了最早的航班,请了紧急假期,连夜收拾行李赶回国内。



"外公生病了,我必须回去看他!其他事情都可以等!"她坚定地告诉了学校和实习单位。

而小明呢?一条简短的微信:"爷爷好好保重身体,我这边正值期中考试,实在抽不开身,等放假一定回来看您。"

当丽丽风尘仆仆地出现在病房门口时,我感动得几乎又要心梗发作。

她直接从英国飞了十几个小时,脸上还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也是皱巴巴的,显然是连夜赶回来的。

"外公!"她一把抱住我,泪水夺眶而出,"您吓死我了!怎么突然就..."

接下来的一周,丽丽寸步不离地守在我床边,细心照料着我的一切。

她查阅了大量关于心脏病的恢复资料,亲自监督我按时服药,每天还帮我按摩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

她学着护士的样子,每天记录我的血压、心率和饮食情况,还专门买了一本笔记本,详细记录下医生的每一条建议。

"外公,根据最新研究,心梗患者需要这样的饮食结构..."她认真地在笔记本上画着图表,"我已经和医生确认过了,这样对您的恢复最有利。"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醒来看到丽丽趴在床边小憩,手里还攥着一本医学读物。

"丽丽,你回学校吧,耽误学业不好。"我心疼地说。

"外公,您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她坚定地摇头,"我已经和学校请了假,他们很理解,而且我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一些作业,不会落下太多。"

临回英国前,她为我购置了一套完整的健康监测设备,详细教会了老伴如何使用,并设置了每天定时提醒我按时服药的手机闹钟。

"外公,我虽然人回英国了,但会每天视频检查您的情况,千万不要偷懒!"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叮嘱道。

而小明,直到我出院,也只是断断续续发了几条问候的信息,从未提及要回国看望的事。

他的理由五花八门,期中考试、重要项目、校园活动...总之,就是抽不开身。

"爸,小明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儿子王明在电话里气愤地说,"爷爷都住院了,他连回来看一眼都不肯!"

我却依然为他辩解:"年轻人学业为重,国外路途遥远,来回不容易,等他假期回来吧。"

表面上我这样说,心里却不免对比两个孩子的反应。

同样是出国求学,为何态度差距如此之大?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血缘亲疏真的如此重要?

转眼到了第三年夏天,两个孩子学业告一段落,都要回国度假。

我特意安排了一次家庭聚餐,邀请所有亲人团聚。

老伴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家常菜,我则取出珍藏多年的茅台,准备好好庆祝一番。

丽丽提前三天就回国了,一回来就帮着收拾房子、准备食材,忙前忙后。

她给我和老伴带来了许多精心挑选的礼物,英国的红茶、保暖的羊毛衫、先进的血压计...每一件都考虑到了我们的需要。

而小明则在聚餐当天才姗姗来迟,迟到了四十分钟,理由是"朋友临时有事耽搁了"。

他风尘仆仆地赶来,却没带任何礼物,只是随口说了句:"美国那边东西太贵,没什么好买的。"

当他终于出现在门口时,我几乎认不出自己的孙子了。

他穿着一身名牌,手腕上戴着一块看起来价值不菲的手表,走路的姿态也比从前更加傲慢。

05

"爷爷奶奶,好久不见。"他敷衍地打了个招呼,然后径直走向沙发,拿出手机开始刷屏。

相比之下,丽丽的变化似乎微乎其微。

她还是那个温婉懂事的女孩,虽然举止间多了几分国际化的气质,但对待家人的态度依然恭敬有加。

"外公,这是我从英国带回来的红茶,对心脏有保健作用。"她一件件地取出精心准备的礼物。

"这是护膝,冬天可以保暖。哦,还有这个血压计,比我上次买的那个更精确..."

小明瞥了一眼,冷笑道:"装什么呢?不就是些小玩意儿吗?"

"表哥!"丽丽的脸上闪过一丝受伤的表情,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我只是想让外公和外婆的生活更健康一些。"

"少来这套!"小明嗤之以鼻,"谁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

饭桌上,气氛异常尴尬。

小明不是低头看手机,就是不屑一顾地评论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丽丽则努力活跃气氛,讲述英国的风土人情和学习趣事。



"英国的酒店管理课程特别注重实践,我们经常到五星级酒店实习。"丽丽热情地分享着她的学习经历。

"切,什么五星级酒店,在美国根本不算什么。"小明不屑地打断她。

"你知道我上周去的那个派对吗?硅谷的投资人都来了,随便一个人身价都上亿美金。"

我注意到丽丽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她很快调整情绪,转而问起我的健康状况。

"外公,您最近血压控制得怎么样?我看您气色比我走的时候好多了。"

"托你的福,一切都好。"我笑着回答。

突然,小明放下筷子,直视着我:"爷爷,我打算继续在美国读博士,需要您再资助一笔钱。"

这个突如其来的请求让全桌人都愣住了。

我还没来得及回应,丽丽却从包里取出一个信封,轻轻推到我面前。

"外公,这是我要还给您的钱。"

我困惑地打开信封,里面赫然是5万元现金。

"这是什么意思?"我惊讶地问。

"外公你给我的20万,我只用了15万。"丽丽解释道。

"我在学校图书馆找了份工作,每周工作10小时,还申请了一些奖学金和助学金。生活上我也很节省,所以..."

这个意外之举引起了全家人的惊叹和感动。

在消费高昂的英国,她不仅没有花完我的资助,还省下了5万元要归还!

"傻孩子,这钱是爷爷外公给你求学用的,不用还。"女儿王芳感动地说。

丽丽却坚持道:"这是外公的心血,我不能浪费。我已经学到了知识,剩下的钱应该归还。"

就在这感人的一幕中,小明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冷笑。



"真会装!"他忍不住讥讽道,"存心在爷爷面前表现,不就是为了多分点家产吗?谁不知道你打的什么算盘!"

"小明!"我严厉地喝止了他,"你怎么能这样说话?"

"我说错了吗?"小明站起身来。

"爷爷,您真的以为丽丽是关心您吗?她不过是盯上了您的那套学区房罢了!她整天假惺惺地在您面前表现,不就是想让您把房子留给她吗?"

丽丽的眼泪瞬间涌出,"表哥,你怎么能这样说..."

"够了!"我拍案而起,"你怎么能这样污蔑自己的表妹?丽丽对我们的孝心,大家有目共睹!"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小明突然从衣兜里掏出一个黑色的U盘,啪的一声拍在餐桌上。

"既然爷爷不相信我说的,那就请您亲眼看看这个。"小明的眼神直视着我。

"这是什么?"我皱着眉头问道,心中已有不好的预感。

06

"证据。"小明简短地回答,目光扫过丽丽苍白的脸。

"三个月前,我发现丽丽经常趁你不在家时带陌生人来,所以我在客厅里装了摄像头。"

"你!"丽丽惊呼一声,身体猛地前倾,伸手想抓住那个U盘,却被小明迅速拿开。

"害怕了?"小明冷笑着问,"怕爷爷看到你的真面目吗?"

餐桌上的其他人都变得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把它给我。"我伸出手,小明将U盘交给了我。

我站起身,走向客厅的电视机,全家人跟在我身后,像一支无声的队伍。

丽丽走在最后,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眼泪无声地滑落。

当我插入U盘,打开视频文件,看清视频中的内容后,我彻底傻眼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