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接连两天的小雨给城市带来些许凉意。5点30分,赤峰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六分公司1路车驾驶员王红梅准时到达站前公交场站,开启忙碌的一天。
上下午两班倒,全年无休,早班5点半到场站已是常态。王红梅换上工作服,前往场站签到并做常规酒精检测。
“红梅姐早!”在场站调度室,来往的同事纷纷和王红梅打招呼。有近30年工龄、20余年驾龄的红梅大姐早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工作标兵。
换好工作服后,王红梅仔细检查机油、消防设备、车压指数等,小锤子敲一敲就能知道车胎胎压。“检查步骤一个也不能少,安全和服务两方面最重要,这是我20多年驾驶公交的信条。”王红梅说。
从机声隆隆的燃油车,到静音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从手撕票据,到公交卡、扫码乘车。王红梅亲历了赤峰公交的发展变化,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倾注在赤峰公交事业上。
1998年,23岁的王红梅成为赤峰至平庄公交线上的售票员。5年售票经历让王红梅爱上了公交行业。“公交这个行业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能够每天与形形色色的市民接触,每天都有新鲜感。”
随着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无人售票渐成趋势,王红梅把目光投向公交车驾驶员。20多年前,考取大客车驾驶证堪称一场艰难挑战,方向盘沉重无比,全凭手臂力量掌控方向,离合器更如一块铁板,每一次踩踏都像是在与机械较劲,王红梅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于2002年末成为公交车驾驶员。
1路公交车是赤峰城区最早运营的公交线路之一,最初为核载50多人的燃油车,车上没有空调,炎热的夏季车内温度经常高达40度。方向盘没有助力,转向沉重,满员运行时尤其吃力,半天班下来,王红梅的胳膊又酸又麻。
到了冬季,每天凌晨5点就要给公交车加水,晚7点下班后给车放水,否则,一夜之间水箱就可能被冻坏。即便如此,王红梅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她说:“把公交车当作自己的孩子,就不会有厌烦的情绪,爱护好公交车,它才能更好地服务乘客。”
23年寒来暑往,王红梅以过硬的驾驶技术、优质的服务,创造了行车百万公里零事故、零违章、零服务投诉的“三无”纪录。
“我看到了赤峰公交乃至城市的发展历程,居民出行越来越便捷,自己工作干劲十足。”王红梅说,公交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驾驶员承担着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的重要责任,她总结出的“慢起步、柔进档、中速行驶”有效节油方法和驾驶经验在各运营分公司车组广泛推行,她的车组在全公司机械性能最好、车容车貌最佳、服务质量一流。
“行车时我时刻提醒自己稳字当头,拉的是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踩急刹车,给站着的乘客缓冲的时间。”五星级驾驶员王红梅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热心,温暖着每一位乘客。
王红梅回忆,今年春运期间,在赤峰南站公交站点上来一位女乘客,手里拿着纸和笔,在本上写下了:“去三眼井怎么走?”王红梅这才知道她是一位听障人士。利用等候信号灯空余时间,王红梅在本上详细地写下了她转乘车的路线和方向,下车时,那位聋哑人为王红梅的耐心和细心竖起了大拇指。
出色的驾驶技术和热心周到的服务,让王红梅当选为路队长。此后,她在服务道路上不断探索,率先在车上为乘客准备了“爱心便民箱”,里面有晕车药、创可贴、碘伏、藿香正气水、巧克力等物品,曾多次为晕车乘客、突发低血糖乘客提供便利,同时还配备了便民雨伞,为乘客解决不时之需,受到乘客一致好评。
温暖不是单向施予,而是相互照耀。王红梅说,每次在斑马线前主动停车礼让行人,有的路人会向她双手合十致谢,有的向她招手表示感谢,还有的学生向她敬礼。对此,她倍感欣慰:“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复杂的事情,用心做。这些都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乘客出行。”王红梅说道。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王红梅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这是对她多年如一日勤奋工作的认可。面对荣誉,王红梅说感恩组织的培养、同事的关爱和广大乘客的支持与肯定,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对不起家人。
作为女儿,父母生病,她不能及时在床前尽孝;作为母亲,她没有更多时间陪伴照顾孩子的成长;作为妻子,她没能在丈夫患病治疗期间请一次假照顾和守候。2014年,王红梅的丈夫确诊癌症晚期,在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下,她选择了坚守岗位。“他经常疼得满地走。但是为了让我安心工作,他故作坚强,从不说疼。”王红梅哽咽着回忆,因为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她没请过一次假、没误过一班车。“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坚强的后盾,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不一定能成就一番伟业,却可以让我无愧自己的选择。”王红梅说道。
王红梅践行“爱公交、爱岗位、爱乘客”的诺言,坚守十米车厢,在平凡中创造伟大,默默扮演着城市“摆渡人”的角色。(记者 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