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通讯员 潘洁玉 邓瑶瑶 “请不要实施家庭暴力,滥用体罚”“请不要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龙华区妇联家庭教育宣传周暨“好家成长计”活动上,龙华区家庭教育“十不要”清单正式发布,为家长们的育儿之路指明方向,从“控制型家长”转向“支持型导师”。全体观众起立齐声朗读清单内容,以集体承诺的形式,为孩子成长筑牢保护屏障。
5月13日,由深圳市妇联、市教育局指导,龙华区群团工作部主办、区妇联承办,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龙华书城联合协办的2025年龙华区妇联家庭教育宣传周暨“好家成长计”活动在龙华书城开展。龙华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皮勇华,市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主要负责人,龙华区妇联班子成员,各区妇联、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街道妇联相关负责人,家庭教育协会成员、巾帼志愿者、家长代表们参加活动。本次活动以“时光育儿局——让爱在代际间流转”为主题,旨在搭建代际沟通桥梁,助力家庭在传承与创新中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十不要”发布,划定育人红线
“请不要实施家庭暴力,滥用体罚”“请不要忽视和否认孩子所遭受的创伤”“请不要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本次活动正式发布了龙华区家庭教育“十不要”清单,为家长们的育儿之路指明方向。全体观众起立齐声朗读清单内容,以集体承诺的形式,为孩子成长筑牢保护屏障。
“十不要”清单由龙华区妇联从辖区2022-2024年家庭教育指导个案中梳理归纳,列举了家庭教育中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它源自真实案例的反思、心理学研究的警示,看似是禁止性条款,实则通过明确家庭教育底线,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从“控制型家长”转向“支持型导师”,对构建健康亲子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主题展+代际分享,展现多元教育经验
本次活动在龙华书城连廊精心设置了“时光育儿局”主题展,并将持续展出一周。主题展包括三个展示区:“时光育儿博物馆”展出70年代至90年代育儿器物,展现不同时代育儿智慧;“时光记忆馆”以影像、文字和物件,展现三代人生命历程与家风传承;“花苗守护”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成果展,则全面呈现区妇联在婴幼儿家庭教育领域,从阵地建设、指导工具到队伍培养、课程开发的探索实践。
此外,来自不同代际、不同角色的四位代表也在活动现场分享了各具特色的育儿经验。奶奶代表陈冬云以《用“爱的约定”搭建三代人的心桥》为题,介绍了“愿望树”计划、“十分钟魔法时间”“陪伴储蓄罐”等隔代育儿小妙招。父亲代表杨双贵讲述了通过家庭会议、家校合作等科学方法,帮助孩子从“游戏狂魔”逆袭为“学霸”的历程。妈妈代表吴琴分享了职场妈妈的高质量陪伴指南,用每天20分钟专属时间、饭桌分享会等方式,实现高效亲子陪伴;龙华爱义学校六年级学生唐小川分享了与父母共同制定“手机使用条约”,在享受科技乐趣的同时自主成长的经历。
情景剧+专家答疑,破解家庭教育难题
针对家庭中“爱难言说”的普遍现象,龙华区妇联原创情景剧《爱的翻译官》精彩上演。剧中通过“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强制谦让”“过度保护”三幕场景,展现常见家庭矛盾,并借“翻译官”之口,给出“把‘你不行’变成‘试试看’”“手心手背都是爱,左拥右抱才是家”等实用化解方法,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现场还有龙华区家庭教育协会会长、深圳市委党校心理能力提升中心特聘专家金玲老师为嘉宾观众答疑,针对“鸡娃焦虑”“隔代育儿矛盾”等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专业且通俗的方式提供解决方案。
时光约定+活动接力,延续教育温暖
家庭教育是一场跨越时光的双向奔赴,活动创新设置“时光航班”环节,邀请现场观众在特别定制的“机票”上写下十年后给孩子的信并投到“时光邮筒”。这些承载着成长愿景的“机票”将于2035年家庭教育宣传周在建成的龙华妇儿中心集中展出。
活动尾声,龙华区妇联将“好家成长计”活动接力棒交予光明区妇联,标志着家庭教育的温暖与智慧在区域间延续传递。同时,龙华区各级妇联还将在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开展“智慧父母学堂”“滋养家庭自然日计划”等系列特色活动,为全区家长和孩子们带来精彩纷呈的家庭教育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