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和平街街道艺风文化社的残疾人学员在志愿者带领下,以古典发簪为媒介,运用手工制作形式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更让文创作品成为连接特殊群体与社会的情感纽带。


据了解,和平街街道残联2010年创立的艺风文化社,历经15载深耕细作,已构建起“艺术疗愈+技能培养+社会融合”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文化社精准对接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开设舞蹈、布贴画、摄影等8大门类艺术课程,形成“专业教师驻点指导+残健学员结对共学”的特色培育机制。目前注册学员中残疾人占比78%,同时吸引18名助残志愿者深度参与课程共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了残健共融,更搭建起残疾人学员融入社会的桥梁。

摄影班学员刘先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其摄影作品入选2023年北京市残联在世纪坛举办的文化展;手工班崔先生热爱剪纸艺术,积极参加各级残联的剪纸课程,经过勤学苦练,作品生动传神;摄影班还受邀参与了故宫600年主题摄影活动,并推出了自己的摄影集……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文化社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艺术为媒介,搭建起残健融合的桥梁。


诗歌班指导老师戚莉深有感触:“有的学员之前不愿出门,现在不仅主动询问上课内容,提前预习,还会邀请朋友一起参加。看到他们变得开朗自信,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如今,这个最初仅有3人的小社团,已发展成为涵盖160名固定学员的综合性文化平台。和平街街道残联负责人表示,艺风文化社以文化为舟楫,载着特殊群体驶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谱写了新时代残健融合的温暖诗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