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盟盟员、会泽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张伟荣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这位扎根云南深山、以科技赋能非遗的85后青年,用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让濒临失传的会泽斑铜技艺重焕生机。
破茧重生:从“化学专家”到“守艺人”
2013年,25岁的张伟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父亲张克康的离世,让传承六百余年的家族斑铜技艺濒临断代,彼时已在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技术骨干的他,毅然辞去稳定工作,返乡接过传承火炬。
“不能让祖辈的智慧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失。”面对氧化变色、显斑工艺失传等技术难题,他发挥应用化学专业优势,在实验室完成上千次试验,独创铜器抗氧化处理技术,将斑铜保存周期从数月延长至数十年,攻克了困扰行业百年的“时光封印”,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传承上的使命担当。
张伟积极响应传统产业、传统技术转型升级号召,与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共建实验室,用原子吸收仪解码传统显斑药水成分;引入硅溶胶熔模铸造技术,将成品率从30%提升至75%;开发铜表面高温着色工艺,让斑铜艺术品绽放出“赤霞鎏金”的惊艳色泽……
张伟用现代科技重新定义传统工艺,其作品被曲靖市博物馆、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本人更以36岁之龄荣获“云南省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云岭技能大师”“云岭工匠”“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产业突围:斑铜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不能停留在博物馆,必须走进现代生活。”张伟深谙产业化是活态传承的关键。他创立张氏斑铜文化发展公司,规划建设多功能创意产业园,涵盖体验区、加工区、文创研发区等,游客不仅能观摩“锻打十万次方现斑纹”的古老技法,还能体验3D打印斑铜文创设计,见证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的奇妙碰撞。预计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张伟大力革新“生斑”“熟斑”双线产品体系,开发出斑铜茶刀、书签、嘉靖通宝挂件等50余款文创产品,其中“斑铜漂炉”以56万元创下单件工艺品县域产值纪录。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体验”模式,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在央视专栏、深圳文博会等平台的加持下,会泽斑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薪火相传:构建人才生态点亮文化灯塔
在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的坚守。2012年创办的“张氏斑铜制作技艺传习馆”,开启了斑铜制作技艺传承的新篇章。
在钟屏街道木城社区斑铜传习馆里,45岁的学徒陈兴能正专注打磨一件斑铜香炉。“张老师不仅教技艺,更教我们读懂每道斑纹背后的文化密码。”传习馆成立至今,累计培养20余名学徒,为这一古老技艺注入新鲜血液。
张伟创新“校企双导师制”,与云铜集团共建人才实训基地,让青年工匠既掌握传统锻錾技艺,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斑铜制作技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揭秘“斑铜密码”,在深圳文博会展现“金属上的水墨丹青”,张伟让会泽斑铜的国际知名度大幅提升。“非遗+旅游”模式的探索,将斑铜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泽的内涵。
来源:云南民盟
信息来源:民盟中央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