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波音历史上最大的订单!”短短72小时内,特朗普从中东接连拿下沙特1420亿美元军售和卡塔尔2000亿美元经贸大单,总金额高达34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万亿),直接让波音、洛马等军工巨头股价飙升,仿佛“满血复活”。然而,这场看似辉煌的外交胜利背后,是精明的交易策略、地缘政治博弈,还是昙花一现的泡沫?
特朗普的“带货”能力绝非偶然,首先,他将贸易与安全深度绑定。以卡塔尔为例,美国在中东最大的乌代德空军基地正位于该国,承担着美军在中东地区超过60%的空中行动指挥任务。此次卡塔尔豪掷千亿美元采购210架波音宽体客机(含130架787、30架777X及50架可选订单),并同步签署MQ-90无人机协议,本质上是向美国缴纳“安全保护费”——用真金白银换取美军持续驻留的承诺。
其次,特朗普擅长“捆绑销售”。卡塔尔订单不仅涵盖飞机,还包括通用电气超400台发动机的采购,直接拉动美国本土40万个就业岗位。这种将经济协议包装成“就业工程”的话术,既迎合了国内选民,又让中东盟友难以拒绝。
更深层的逻辑则是债务驱动。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年美债规模已突破40万亿美元,中东国家持有的美债占比超过12%。通过大额订单,美国变相推动中东资本回流,缓解债务压力,形成“你买我产品,我保你安全”的闭环。
波音此次斩获的订单虽创下历史纪录,但现实远非表面光鲜。其一,交付周期漫长。777X机型尚未通过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认证,首架交付预计延至2027年,而波音目前积压订单超5000亿美元,产能瓶颈显著。其二,折扣水分存疑。航空分析师指出,160架宽体客机按目录价约值700亿美元,但实际成交价可能因折扣缩水至60%,白宫宣称或包含发动机、维护等衍生合同。
特朗普在中东的“凯旋”与中国近期的一记重拳形成鲜明对比。就在中美达成关税休战协议次日,中国宣布全面收紧稀土出口管制,直击美国军工命脉。一架F-35战机需417公斤稀土,而美国80%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中国通过技术封锁(掌握全球90%的稀土分离专利)和打击走私,彻底掐住美国咽喉。
对比之下,特朗普的“订单狂欢”更像一场短期利益交换,而中国则以稀土为棋,在战略资源博弈中占据制高点。美国审计署承认,重建稀土产业链需至少10年,而中国已从电子垃圾中回收足够制造3万架战机的稀土。这种“从矿山到实验室”的全产业链掌控,让美国即便签下天价订单,仍难摆脱对华依赖。
特朗普的2.4万亿订单,本质是地缘政治与资本游戏的产物。它暂时缓解了波音的财务危机,却无法掩盖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长期困境。
反观中国,以稀土为支点,正从“资源出口国”转型为“技术规则制定者”。这场较量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全球化博弈中,谁能掌控核心资源与技术,谁才能真正掌握话语权。
至于特朗普,他或许可以继续“带货”中东土豪,但若无法破解中国的稀土困局,再多的订单也只能是华丽的空中楼阁。毕竟,没有稀土的F-35,终究是一堆飞不起来的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