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松江农贸市场已经人声鼎沸。

最里侧的肉区,一个摊位前排起了长队。

"刘大哥,给我来半斤鳄鱼肉,再搭两块排骨!"

摊主刘大勇点点头,手起刀落,熟练地切下一块深红色的肉。

摊位上"野生鳄鱼肉"的招牌格外醒目,旁边是刘大勇自制的手写价目表。

"今天肉质特别好,多给你几两。"刘大勇用油纸包好,递给顾客。

"谢谢刘大哥!上次买的太香了,我老伴儿非让我再来买。"



队伍里有人插话:"我都是专门从城东过来买的,坐三趟公交呢!"

刘大勇笑而不语,继续为下一位顾客服务。

他的刀工利落,每一刀都精准无比。

摊位角落里,一台老式收音机播放着八十年代的怀旧歌曲。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在整理冰柜,是刘大勇的侄子小刚。

上午十点,小区保安张明例行巡逻至市场。

他穿着深蓝色制服,腰间别着对讲机,看起来很精神。

走到肉区时,一股特殊的腥味吸引了他的注意。

张明顺着气味走到刘大勇的摊位前,微微皱眉。

"这是什么肉?"张明问,目光落在招牌上。

刘大勇抬头:"鳄鱼肉,要尝尝吗?"

张明没回答,反而凑近闻了闻肉的气味。

他的脸色骤然变了,后退两步,眼神复杂地看着刘大勇。

刘大勇注意到了张明的异常反应,手中的刀停在半空。

两人对视一秒,刘大勇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张明转身走到角落,悄悄掏出手机拨打电话。

"喂,是派出所吗?我是松江小区的保安张明..."

他压低声音:"我在农贸市场发现可疑物品,这气味不对劲。"

电话那头似乎问了什么,张明顿了顿。

"像是...人肉。我在部队服役时接触过类似气味。"

通话结束,张明转身观察刘大勇的摊位。

刘大勇正对小刚耳语几句,小刚脸色变得苍白。

摊位角落,一个破旧的相框中是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

照片中的笑脸与眼前紧张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刘大勇看了看手表,突然开始收摊。

"今天提前关门,明天请早!"

顾客们发出失望的声音,排队的人不愿离去。

刘大勇的脸色变得异常严肃:"小刚,快点收拾!"

小刚慌忙将肉收进冰柜,眼中闪过一丝恐惧。

张明站在不远处,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切。

松江小区后面的城中村,有一排破旧的出租房。

刘大勇租住在最靠里的一间,每月房租六百元。

房间不足二十平米,却整洁有序。

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一张简易饭桌就是全部家具。

墙上贴着一张小刚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每天凌晨三点,刘大勇准时起床。

他先烧一壶开水,泡一碗挂面,就着咸菜匆匆吃完。

然后骑上那辆老旧的电动三轮车前往屠宰场。

邻居李大姐曾感叹:"刘大勇真是个苦命人啊。"

同租一层楼的王大爷点头:"可不是嘛,这么些年,从没见他休息一天。"

"听说他十年前从农村来的,原来在建筑工地打工。"

李大姐叹气:"这几年转行卖肉,日子才好一点。"

刘大勇五十二岁,身材精瘦,脸上的皱纹远超同龄人。

他平日话不多,但对熟客却格外热情。

"刘叔这人实在,肉给得足,价格还公道。"

松江市场卖菜的张婶这样评价他。

每周五,刘大勇都会去邮局,寄一个信封回老家。

"老家还有亲人吧?"邮局工作人员曾问他。

刘大勇只是摇头:"欠别人的,还着呢。"

再多的问题,他就不肯回答了。

小刚是刘大勇的亲侄子,父母早亡,跟着叔叔生活。

去年小刚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刘大勇高兴得请了街坊吃饭。

"小刚是我唯一的亲人了,他有出息,我这辈子就值了。"

那是街坊们第一次见刘大勇喝醉。

为了供小刚上大学,刘大勇更加勤奋工作。

每天最早到市场,最晚离开。

夏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冬天手指冻得裂开,仍不停地忙碌。

刘大勇的鳄鱼肉生意最初没人相信。

"农贸市场哪来的鳄鱼肉?骗人的吧?"

但尝过的人都成了回头客。

"真是奇了,这肉炖汤特别鲜,做红烧又香又嫩。"

市场里渐渐流传,刘大勇有祖传的腌制技术。

"他那个肉泡在特制的卤水里,不知加了什么配料。"

卖水产的老周曾好奇地问过配方。

刘大勇笑笑:"祖上传下来的,不能外传。"

刘大勇的摊位设备简单:一个切肉的案板,两个保温箱。

还有一个特制的冰柜,里面有个单独上锁的隔层。

那是刘大勇最宝贝的东西,从不让任何人靠近。

有次小刚不小心碰了一下,刘大勇反应激烈。

"对不起,叔...我不是故意的。"小刚被吓得不轻。

刘大勇马上缓和语气:"没事,这是咱家吃饭的家伙,得小心。"

刘大勇有一本厚厚的账本,每位顾客的情况都记得清清楚楚。

"王婶喜欢肥一点的,李大爷要瘦的,孙老师家有孩子考试,多给点排骨..."

小刚曾问:"叔,您记性真好,这么多人都记得。"

刘大勇摸摸侄子的头:"做生意靠的就是用心。"

每逢腊月,刘大勇都会给老顾客送些自制的腊肉。

"不值钱,一点心意,谢谢大家平时照顾。"

人们都说刘大勇是个好人,只是性格有些孤僻。

只有在面对小刚时,他才露出温柔的一面。

"你确定是人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市场管理员老赵皱着眉头问张明。

张明笃定地点头:"我在部队边防时接受过特殊训练。"

"这种气味很特殊,绝对不是普通动物肉类。"

老赵犹豫了:"刘大勇做生意十年了,没出过问题啊。"

张明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应该查查。"

几位摊主围了过来,窃窃私语。

"刘大勇卖的真是鳄鱼肉吗?从没听说过哪来的鳄鱼啊?"

"就是,我早觉得奇怪,他那肉颜色就不太对。"

"别瞎说,我家吃了十年了,能有问题吗?"

老赵见状,决定亲自过问。

这时,刘大勇正好要把最后一个冰柜搬上三轮车。

"刘老板,等等!"老赵喊住他。

刘大勇回头,脸上没有表情:"有事?"

"有人举报你卖的肉有问题,我们得检查一下。"



刘大勇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什么问题?"

这时,小刚骑着自行车急匆匆赶到。

"叔!出什么事了?"小刚气喘吁吁地问。

刘大勇没回答,转而对老赵说:"我的肉有正规检疫证明。"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递给老赵。

"这是营业执照,这是市场准入证,这是肉类检疫证明。"

老赵翻看文件,确实齐全,但还是摇头。

"有人怀疑你卖的不是鳄鱼肉,我们得取样检验。"

小刚悄悄走到刘大勇身边,两人交头接耳。

小刚的表情从震惊变成担忧,最后变成恐惧。

市场里的人越聚越多,议论声此起彼伏。

"我听说城郊最近有流浪汉失踪..."

"别瞎说!那是谣言!"

但这句话像火星落入干草,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这时,市场对面的"富贵楼"餐厅老板王富贵走了过来。

他穿着考究的西装,手上戴着金表,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出什么事了?"王富贵明知故问。

老赵简单解释了情况,王富贵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哦,刘老板的'鳄鱼肉'出问题了?早该查查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幸灾乐祸。

刘大勇看到王富贵,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恨意。

王婶挤进人群,大声为刘大勇辩护。

"我吃了十年刘大勇的肉,不可能有问题!"

"就是,刘大勇为人正直,还经常接济街坊邻居。"

张明不为所动:"正规的鳄鱼肉需要特殊许可证。"

"刘大勇有提供养殖场证明或进口证明吗?"

刘大勇沉默不语,汗水从额头流下。

王富贵在一旁补刀:"没有来源证明,那不就是问题肉?"

老赵考虑再三,提出折中方案。

"这样吧,暂时关闭摊位,等检验结果出来再说。"

"不行!"刘大勇突然激动起来,失去了平日的冷静。

"我不能关摊,我还有一个月的房租要交,还有小刚的学费!"

他的反应令众人惊讶,似乎有些过度。

小刚拉着叔叔的手:"叔,我可以休学,先不去了..."

刘大勇一把推开小刚:"不行!你必须上大学!"

王富贵冷笑:"这么激动做什么?心虚吗?"

刘大勇猛地转身,似乎要冲向王富贵,被小刚拦住。

市场一片混乱,这时警笛声响起。

两名警察走进来,现场安静下来。

"谁报的警?"警察问道。

张明上前:"我报的,怀疑有人在卖可疑肉类。"

警察看向刘大勇:"这位是摊主?请配合调查。"

刘大勇的肩膀垮了下来,眼中却闪烁着奇怪的光芒。

"王富贵,你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是吗?"

刘大勇轻声说,只有离他最近的小刚听见。

小刚疑惑地看着叔叔,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王富贵站在人群中,嘴角挂着胜利的微笑。

天空开始飘起小雨,市场内的气氛越发压抑。

刘大勇被带上警车前,对小刚说了句话。

小刚点点头,回到三轮车旁,取出了那个特殊的冰柜。

他目送警车远去,眼中满是担忧和迷惑。

松江派出所门口,三三两两聚集着市场的摊主和顾客。

"真是胡闹!刘老板卖的肉我吃了十年了,有问题我早死了!"

王婶气愤地抱怨着,身边几位老人频频点头。

派出所内,李警官正在审问刘大勇。



李警官四十出头,戴着金丝眼镜,神情严肃。

"刘先生,请如实交代你售卖的所谓'鳄鱼肉'来源。"

刘大勇坐姿笔直,表情出人意料地平静。

"李警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卖的肉确实不是普通的肉。"

李警官皱眉:"那是什么肉?来源渠道?"

刘大勇沉默片刻:"这是我家祖传的秘方腌制的特殊肉类。"

"所以到底是什么动物的肉?"李警官追问。

刘大勇摇头:"我不能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秘密。"

与此同时,在派出所外面,小刚焦急地走来走去。

一位民警递给他一杯水:"别着急,你叔叔配合调查很快就能出来。"

小刚接过水杯,眼泪突然涌出:"警察叔叔,我叔叔是好人..."

他哽咽着说:"叔叔身体不好,有严重的肺病,需要定期吃药。"

"这几年全靠卖肉维持生计,还供我上大学..."

民警有些动容,拍拍小刚的肩膀安慰他。

此时,张明走进派出所,几位摊主立刻围上去质问。

"张保安,你确定你没有弄错吗?这可害人不浅!"

张明表情坚定:"我不会弄错。我曾在边境参与过打击走私案件。"

"那种特殊的气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李警官接到电话,是肉类样本的初步检验结果。

他看着检验单,表情变得更为严肃。

"奇怪..."他自言自语,然后重新面对刘大勇。

"初步检验结果表明,这肉的确不符合普通家禽家畜特征。"

"需要送往省里进一步鉴定。"

刘大勇听到这个结果,眼神中闪过一丝释然,甚至还有些期待。

李警官注意到了这个异常反应:"刘先生,你为什么看起来不担心?"

刘大勇轻声回答:"李警官,真相终究会大白的。"

同一时间,另一组警察正在搜查刘大勇的出租屋。

房间虽小但整洁,墙上贴着小刚的照片和一些老旧的全家福。

搜查人员在厨房发现了大量腌制香料,种类繁多,有些甚至很少见。

"这是什么?"一位警员指着角落里一个小箱子。

里面是一本陈旧的手写食谱,纸张已经泛黄。

食谱上的字迹工整,记录了详细的腌制方法和配料比例。

"看起来是祖传的腌肉配方。"警员翻看着说道。

他们还发现了一些医药费收据和药盒。

"肺结核...这病不便宜啊。"警员叹了口气。

傍晚时分,李警官再次来到审讯室。

"刘先生,据我们调查,你有严重的肺病,需要长期吃药?"

刘大勇点点头:"是的,已经五年了。"

李警官继续问:"你每个月需要多少钱治病?"

"三千多吧,再加上小刚的学费和生活费..."

"那你卖的肉一斤多少钱?"

"一百二。"

李警官计算了一下:"你每月能卖多少斤?"

刘大勇答道:"多的时候一百多斤,少的时候七八十斤。"

李警官沉思片刻:"利润不错,为什么非做这种生意?"

刘大勇望向窗外:"别的我不会,这是祖传的手艺..."

当天晚上,因为证据不足,刘大勇获得临时释放。

小刚和王婶等人在派出所门口迎接他。

"叔!"小刚冲上去扶住刘大勇。

刘大勇看起来疲惫不堪,但他安慰侄子:"没事,不用担心。"

王婶递上热茶:"刘老板,我们都知道你是好人!"

"是啊,你每次给老头子送骨头汤,他腿疼都缓解许多。"

刘大勇勉强笑了笑:"谢谢大家,我没事。"

远处,王富贵站在自己餐厅门口,冷眼旁观这一切。

刘大勇与他的目光在空中相遇,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小刚察觉到异样,顺着叔叔的目光看去,正好看到王富贵转身进入餐厅。

"叔,那个王老板和你有过节?"小刚小声问道。

刘大勇收回目光,声音低沉:"回家吧,有些事,迟早要算清的。"

"松江市场现人肉贩子?"这条标题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

配图是刘大勇被警方带走的模糊照片,下面评论数千条。

"太恐怖了!我家离那个市场很近,后怕!"

"那个摊主看起来就很可疑,整天不苟言笑的。"

"我妈经常去那个市场,吓死我了!"

松江市场往日的热闹已经消失,尤其是肉类区几乎无人光顾。

小刚办理了休学手续,回来照顾摊位和处理后续事宜。

"小刚,你不用守着这个摊位了,没人会来买的。"

老赵叹息着说,看着空荡荡的市场。

小刚摇头:"叔叔说了,无论如何不能关摊,等他洗清冤屈。"

与冷清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富贵的餐厅生意兴隆。

"老板,今天客人又比昨天多了两成!"

服务员兴奋地向王富贵汇报。

王富贵端起茶杯,满意地笑了:"加派人手,别怠慢了客人。"

当地媒体记者来采访王富贵,问他对市场事件的看法。

"说实话,我早就对对面那个摊位有所怀疑。"

王富贵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

"毕竟正规的鳄鱼肉需要特殊许可证,普通摊贩哪来的渠道?"

采访播出后,刘大勇的处境更加艰难。

小刚回到叔叔的出租屋,开始收拾被警方翻乱的物品。

他无意中发现账本夹层里藏着一张泛黄的剪报。

剪报上的标题依稀可辨:"湖源村惨案,一家三口遇害"。

日期是十年前,正好是叔叔来到松江市的时间。

小刚心头一震,连忙收好剪报,决定进一步调查。

第二天,王婶来摊位送早饭给小刚。

"小刚啊,你叔叔在看守所还好吗?"

小刚勉强笑笑:"挺好的,就是担心他的药吃不上。"

王婶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开口:

"有件事我一直没跟别人说...你叔叔有次在我家喝醉了..."

"他睡着后一直喊'还我家人',当时吓我一跳。"

小刚心头一震:"王婶,您还记得其他细节吗?"

王婶摇头:"他清醒后就不提了,我也不好多问。"

随后几天,小刚走访了社区里认识叔叔的老人。

"老李叔,您还记得我叔叔刚来松江时的事吗?"

老李回忆道:"他刚来那会儿,经常晚上一个人喝酒。"

"喝醉了就哭,抱着一个木盒子哭,谁劝都没用。"

另一位老人补充:"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他都会消失一整天。"

"回来时眼睛总是红红的,像是哭过。"

市场里的老同行也告诉小刚一些细节:

"你叔叔从来不和人合影,市场年庆那次,他特意躲开了。"

"是啊,他对相机特别敏感,好像在逃避什么。"

信息碎片逐渐在小刚脑海中拼凑,但关键环节仍然缺失。

晚上,小刚回到叔叔的出租屋,决心寻找更多线索。

他回想警方搜查时错过的地方,注意到床头柜旁的墙砖有些松动。

小刚小心翼翼地取下墙砖,发现里面藏着一个密封的铁盒。

铁盒上了锁,钥匙不知所踪。

小刚思索片刻,决定等叔叔回来再问清楚。

同一天,刘大勇在看守所接受李警官的再次询问。

"刘先生,你有没有听说过湖源村的灭门案?"

刘大勇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

"新闻上看到过,具体不清楚。"

李警官观察着他的反应:"案发时间正好是你来松江前。"

刘大勇沉默不语,眼神中有说不清的情绪。

李警官继续问:"湖源村离你老家很近,对吧?"

刘大勇深吸一口气:"李警官,这和我卖的肉有关系吗?"

李警官若有所思:"或许有,或许没有。我们会查清楚的。"

三天后,李警官接到详细的肉类鉴定报告。

他快速浏览内容,眉头越皱越紧。

"奇怪..."他自言自语道,然后拿起电话。

"张明,你过来一下,有新情况。"

张明很快到了派出所,李警官将报告递给他。

"样本中检测出一些异常成分,但初步排除人类组织。"

张明难以置信:"不可能!那种气味我不会认错!"

李警官问:"你在边境执行任务时,闻到的是什么肉?"

"走私的野生动物肉类,还有一些...特殊处理过的肉。"

李警官若有所思:"特殊处理?指什么?"

"有些肉会用特殊香料腌制,掩盖原始气味,延长保存期。"

李警官点点头:"报告显示样本中含有多种香料成分,很罕见的组合。"

与此同时,小刚回到出租屋,再次研究那个铁盒。

他用小刀撬了半天,终于打开了锁。

铁盒里有一张尘封多年的合影,还有一封未寄出的信。

照片上是一家四口人在一个小院子前的合影。

小刚认出了年轻许多的刘大勇,旁边站着一位温婉的女子。

前面是两个孩子,大约七八岁的样子,笑容灿烂。

小刚翻开信,信中反复提到"王家"和"血债"字样。

"王家,我永远不会忘记..."信的结尾写道。

小刚手捧照片和信件,心中震惊不已。

叔叔从未提起过他有妻子和孩子。

难道那起灭门案...小刚不敢往下想。

他决定去调查王富贵的背景,或许能找到更多线索。

第二天,小刚装作求职,来到富贵楼餐厅。

"小伙子,你有餐饮经验吗?"经理问道。

小刚点头:"在学校食堂帮过忙,能洗菜切肉。"

经理勉强同意让他试工,安排他去后厨帮忙。

小刚趁机打听王富贵的情况。

"王总啊,做餐饮起家的,十年前从外地搬来的。"

一位老员工告诉他:"之前在湖源那边开肉联厂。"

小刚心跳加速:"为什么搬到松江来发展?"

老员工压低声音:"听说老家出了点事,具体不清楚。"

"王总平时挺大方的,就是脾气古怪,得罪不起。"

工作间隙,小刚偷偷溜到餐厅办公区附近。

他听到王富贵在打电话,语气轻松愉快。

"对,那个老刘的事情终于可以了结了。"

"十年了,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小刚意识到事情绝非表面那么简单。

当天晚上,小刚决定冒险潜入餐厅后厨,寻找更多证据。

他借口值夜班,躲在更衣室等餐厅打烊。

凌晨一点,餐厅一片寂静,小刚悄悄溜进后厨。

他直奔冷库,那里存放着餐厅的肉类原料。

冷库里整齐摆放着各种食材,小刚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

突然,他注意到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冰柜。

冰柜上贴着一个标记,与叔叔冰柜上的标记一模一样!

小刚心跳如雷,小心翼翼地打开冰柜。

里面摆放着几块腌制好的肉,颜色和质地与叔叔卖的"鳄鱼肉"极为相似。

旁边还有一个笔记本,小刚翻开,看到熟悉的配方和腌制方法。

他立刻掏出手机,拍下冰柜、肉和笔记本的视频证据。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

"我总觉得今天的监控有问题,再检查一遍。"

小刚慌忙躲在货架后,手机却不慎掉在地上。

他迅速捡起手机,冲进一旁的小储藏室。

脚步声越来越近,小刚屏住呼吸,点开刚才拍摄的视频。

视频中,除了肉和配方,还意外拍到了墙上挂着的一份文件。

小刚放大查看,是一份十年前的财产转让协议。

小刚脸色惨白,手中的手机差点再次跌落。

"这...这不可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